“此次追捕行动,我们以北侧河流为界,共有6名‘暴恐分子’藏匿于该区域……”盛夏时节,武警河南总队三门峡支队组织追捕行动演练。特战队员经过严密搜查,成功找到并抓捕5名“暴恐分子”,只剩最后1名“暴恐分子”迟迟难觅踪迹。
“一草一木都没放过,究竟藏在哪?”追捕行动指挥员张跃十分疑惑,“一组、二组,再来一遍地毯式搜索。”
接到命令的一组队员再次将搜查范围推进至北侧河畔,阳光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特战队员李想望着泛起的波光,若有所思。
“时间到!”随着导调组一声令下,追捕行动遗憾落败!
直到组织复盘检讨,最后一名扮演暴恐分子的队员——支队侦察股股长白林绍才湿淋淋地出现在众人面前。
“我一直潜伏在北侧河流中,利用特战呼吸设备保持潜泳……”听完白林绍的解释,李想懊悔不已。他说:“搜索到河边时,我注意到了波纹的变化。但考虑到行动以河流为界,应该不会有人藏匿,所以就当作正常情况,结束了搜索。”
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场官兵展开讨论。有的认为:“演练行动的边界既然已经明确,潜伏在河里应判违规!”有的则说:“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上级通报不能作为唯一情报,更不应该被划定的边界束缚手脚。”
“作战地域岂有设定好的清晰分界线?设定演练分界线的初衷是为了方便训练课目展开与组织,但这不应该成为限制战场判断、抉择的思维界限。”组织训练的支队参谋长郑博说,“这次演练失利看似是因为事先划定的界线,实则是官兵打仗意识树得不牢,仍存在‘练为演’的思想。”
该支队当即决定,现场组织以“战场边界在哪里、实战盲区在哪里”为主题的大讨论,特战队员们结合此次演练中导调组指出的扣分项,梳理归纳出“追捕时不注意后方来敌”“夜间侦查时声响过大”等15项训练中未紧贴实战要求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拟制补差训练内容,着力提升特战分队综合作战能力。
上图:特战队员进行索降训练。
闵洋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