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国防视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群力谁能御 齐心石可穿


■周月星

一个民族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最能展现其凝聚力和战斗力。回望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方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前仆后继,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自古以来,战争既是国家实力“掰手腕”,更是民族团结“大比拼”。团结则胜,涣散必败。国家再大,一盘散沙则不足以为大;人口再多,离心离德则不足以为众。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深刻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句话我们耳熟能详,但后面还有一句话更引人深思:“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这也是日本侵略者叫嚣“1个月拿下山西,3个月灭亡中国”的原因所在。

“如此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没有普遍和深入的政治动员,是不能胜利的。”抗战伊始,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中国有四亿五千万人口,6倍于日本,如果都能发动起来参加抗战,就一定能“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因此,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倡导建立并积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沧海横流显本色,砥柱人间是此峰。抗日战争中,“动员中国全民族四万万五千万的力量成为统一的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无可替代的巨大贡献,也是“战胜强大日本帝国主义最基本的条件”。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1939年5月18日,东南亚归国华侨白雪娇给父母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告别书:“我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流中,竭我一滴之微力。”民族危亡之际,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各尽一己之微力,有钱的出钱、有枪的出枪、有粮的出粮、有力的出力,形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由此开始,“从前只是一块沃土,一大盘散沙的死中国,现在是有血有肉的活中国了”。

“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民族的生命力在于凝聚力。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壮怀激烈、共赴国难,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以弱胜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支柱。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历经战火硝烟,回望抗战征程,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国家就有被侵略的危险;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争的阴霾还没有散尽。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从来不是孤立地依赖军事力量。“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永远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制胜密码。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国难当头的全民抗战,需要勠力同心的团结来支撑;民族复兴的千秋伟业,同样需要同心同德的团结来奠基。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军地合力、军民同心,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