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五年,中国男排联赛的决赛终于告别了京沪大战,卫冕冠军上海男排与江苏男排在决赛中狭路相逢。最终,上海男排以2比0战胜江苏男排,取得队史第16个联赛桂冠。
本赛季的男排联赛在1月19日打了第一轮就因为疫情戛然而止,直到8月20日才在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重燃战火。借鉴CBA和中超的成功经验,本赛季的男排联赛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同样采取了赛会制、空场的形式封闭进行。可以说,这是男排联赛史上时间跨度最长的一个赛季。
复赛后,男排联赛对赛程做了大规模的压缩。13支球队分4个小组首先进行小组单循环赛,其中有一组是4支球队,其它三组是3支球队。4个小组的前两名晋级八强。八强赛分为两组改打双循环,交过手的球队不再交手,每支球队要在八强战中进行4场比赛。两个小组的前两名进入4强,交叉进行一场定胜负的半决赛;决赛则将采用三场两胜制。按照赛程,联赛每天最多进行4场比赛,整个联赛在两周之内就能够结束。
实际上,这并非中国男排联赛第一次实行赛会制比赛。上赛季,男排联赛第一阶段就曾采用赛会制分别在辽宁营口鲅鱼圈、浙江湖州长兴县两个赛区举行比赛。本赛季为了提高联赛的竞赛水平,男排联赛原计划全部采用主客场比赛,无奈因为疫情原因暂停。
本赛季联赛另一个特点是没有外援参加,所有球队全部都采用本土球员参赛。外援不参赛,首先是因为男排联赛的外援合同大多数是按照此前的赛季时间来签的,各队本赛季和外援的合同基本已经到期;但更主要的原因是疫情防控要求,不少外援尚在国外,无法加入到复赛的行列中来。
强有力的外援不仅能提高联赛的观赏性,还可以为国手提供高水平的对抗机会。自2012年北京男排依靠外援取得不错的成绩后,国内各大俱乐部开始争相模仿。近两年京沪两强更是开启了一场“军备竞赛”,分别引进擅长两翼强攻的高水平外援,男排联赛的决赛席位也几乎年年被两队包揽。上赛季,江苏男排同样依靠黑山国手博伊奇一举拿下联赛季军。
如果纯粹从观赏性角度来说,缺少了外援的男排联赛确实少了一些火药味和竞技性。然而,从长远发展来看,未必不是好事,全部本土球员参赛的联赛更有预演2021年陕西全运会的意味。这场角逐使得京沪凭借高水平外援争霸的局面被打破,国内球员之间的竞争更激烈,山东、福建、浙江等队留洋球员和年轻力量的崛起,成为中国男排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小组赛阶段,上海男排就遭遇河南男排的强力挑战,北京男排更是在首轮不敌浙江队,爆出一大冷门。
在年初进行的东京奥运会男排资格赛上,中国男排不敌亚洲霸主伊朗男排,无缘东京奥运会。通过奥运资格赛,中国男排也暴露出了后备人才短缺的问题。今年男排联赛没有外援,是磨炼本土球员难得的契机,也给了年轻球员成长的空间。特别是以往在联赛中比较倚重外援的队伍,有时外援的出色发挥很可能会掩盖住球队的问题,正好可以通过本赛季的联赛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近五个赛季,冠军争夺战都是在上海队和北京队之间展开。“京沪争霸”成为中国男排最高水平代表的同时也折射出国内球队缺乏竞争力的尴尬,整个联赛对抗强度相对较低。前北京男排主教练刘旭东曾表示,“联赛像京沪大战这样强度的比赛应该多些,不止北京和上海队,应该有四、五支,甚至五、六支队打出这种高水平的比赛,对中国男排才会有好的促进”。
如今,男排联赛决赛终于迎来了新的挑战者。在这样的竞争中,本赛季的男排联赛别具意义。
上图:上海男排队员武弸智在比赛中进攻。新华社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