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记星’这次理论考试居然考了倒数,这是咋回事?”“王军营一直都是咱中队的‘背题小能手’,这次是不是没有发挥好?”看着公示栏里张贴的应知应会考试成绩单,作为被议论的焦点,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我这个“好记星”的称号是有些来头的。入伍两年来,上级组织大大小小的理论考核,我的成绩在中队一直名列前茅。而这些成绩的取得靠的是一套记忆方法,我将其总结为“速效记忆法”。
什么是“速效记忆法”?简单来说就是4个字:“多快好省”。一般在理论考试前,上级都会统一下发题库让大家背记,这时候会出现3种选手——低段位的选手会仔仔细细弄明白每道题和答案的含义;中段位的选手会认认真真看题记答案;高段位的选手就厉害了,只背记答案。而我就属于高段位选手中的佼佼者,曾经创造过理论考试10分钟交卷并获得满分的辉煌“战绩”。
当然,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速效记忆法”也是一柄双刃剑,在帮助我快速拿到好成绩的同时,也剥夺了我深入理解理论知识的机会。“军营,这道题C选项为什么不对?”“你只要知道正确答案选A就好了,其余的不用管。”遇到战友请教,我通常都是轻飘飘地搪塞过去,不求甚解。
然而,这次的理论考核动了真格的,题目大多变成了开放式问答,参考人员不仅要知其然,还得知其所以然。面对既熟悉又陌生的考题,我一下慌了神,“速效记忆法”彻底失灵了。
“组织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以考促学。我们不能为考而考,更不能投机取巧!”指导员马枭的话犹如一记重槌敲击在我的心坎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一心想着争荣誉、拿成绩,为自己的“小窍门”而沾沾自喜,却与提升自身能力素质的初衷背道而驰。
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懂弄通每一道题,扎扎实实下苦功夫、笨功夫,下次理论考核争取打个翻身仗。
(张学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