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赓续逢敌亮剑的血性胆气

——从抗战历史中汲取打赢智慧③


■苏新波

无气不足以勇,少气不成其师。血性,是革命军人的脊梁,是胜战之师的魂魄。

“没有足够的兵器,且拿我们的鲜血去/没有热情的安慰,且拿我们的热血去/热血,是我们唯一的剩余/自由的大地是该用血来灌溉的……”抗日战争的硝烟里,中国军人以“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的血性胆气,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甲午战争时,日本人形容晚清民众如“死猪卧地”。但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敌我国力军力的极大悬殊,我军官兵以血战到底的气概展开殊死搏斗,靠的就是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面对日军的军事绞杀、政治拉拢和经济封锁,我军官兵舍生忘死、愈挫愈奋,靠的就是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

为什么追捕杨靖宇的伪通化省警务厅长岸谷隆一郎,在自杀前写遗书说,“中国拥有像杨靖宇这样的铁血军人,一定不会亡国”?

为什么新四军“刘老庄连”明知寡不敌众,全连82名官兵仍无一退却,全部壮烈牺牲?

为什么“狼牙山五壮士”在弹尽路绝的情况下,却宁死不屈,舍身跳崖?

因为我们这支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的钢铁意志。

气为兵神,勇为兵本。一名军人乃至一支军队,如果没有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血性,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气和“横扫千军如卷席”的锐气,是打不了胜仗的。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猛顽强、无所畏惧,敢于亮剑、勇于胜利,是军人血性胆气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军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正是这种无形利剑和胜战基因,弥补了我军武器装备的不足。

据统计,二战时欧洲战场毙伤一名敌军平均耗弹5000发,而我军毙伤一名日军平均约需30发子弹。由于装备落后、缺枪少弹,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时百米内才开枪,一旦交锋便马上抵近射击、投手榴弹,然后以刺刀和大刀肉搏。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回忆录中讲到八路军时,用“作战勇敢、内部团结”来概括。

朱德曾说:“没有政治觉悟的勇敢,只是血气之勇。有了政治觉悟的自觉的勇敢,乃是大勇。”革命军人的血性,是一种“自觉的勇敢”,是一种大智大勇,不是不讲科学、不求策略、不计后果的“蛮拼”。

左权血洒十字岭,是因为他始终想着胜利;八女投江不偷生,是因为她们始终想着气节……正是因为懂得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我军官兵才能横刀敌阵、沥血孤营、视死如归。

当前,信息化战争加速演变,智能化战争初见端倪,战场对决非对称、非接触、非线式,摧毁打击无人、无声、无形。可以预见,两军以堂堂之阵面对面厮杀、刺刀见红的场景将逐渐减少。但战争从来都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一往无前、所向披靡,都是一支军队必备的战斗精神;除了胜利一无所求、为了胜利一无所惜,都是每名军人应有的精神追求。

随着军事技术不断发展,装备因素的重要性在上升,但“赢得战斗的胜利是人而不是枪”。在构成战斗力的要素中,军人血性属于人的范畴,是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砝码。血性的光芒永远不会暗淡,血性的追求永远不能弱化。信息化战争的突发性、残酷性、破坏性,使生死考验更加严峻和直接,高技术装备的精确性、隐蔽性、智能化,使战场态势更加变幻莫测。这对军人血性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军人血性对打赢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更强了。

习主席曾赞扬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强调“我军历来是打精气神的,过去钢少气多,现在钢多了,气要更多,骨头要更硬”。以前,我军用“气”弥补了“钢”的不足,彰显了“气”的威力。如今,大量新装备、新武器列装部队投入使用,为我们赢得战争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技术基础。我们在用“钢”铸造雄师劲旅的同时,更需要进一步传承和强化我们“气”盈“骨”硬的优势,确保在未来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32126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