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这一伟大实践,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北京到马边有多远》(四川人民出版社)就是一部以此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小说聚焦最基层的驻村第一书记和深度贫困村的普通村民,运用散文化的叙事技巧,融入彝族文化等多元艺术元素,生动再现了一个普通乡村的脱贫历程。
主人公林修是中纪委一位年轻干部,挂职锻炼到四川省马边县雪鹤村任驻村第一书记。从北京到马边,不仅是空间距离上的遥远,也表现为思维意识上的巨大差异。
在雪鹤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日子里,林修用真情获得了村民的信任,拉近了与村民的情感距离。刚到雪鹤村,林修就遇到了突发重病的彝族村民吉克乌乌,他将她连夜送到了医院。手术需要家属签字时,林修毫不犹豫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当医生询问他与患者的关系时,“她是我的村民!”这近乎本能的回答林修脱口而出,流露出他视村民为亲人的真情。后来,他又放弃回北京过春节与家人团聚,只为照看突然丧夫的王太因老人和她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这一切都是出自林修的本心,丝毫没有造作之嫌,让读者感到很真实。
对村民的诉求,林修有所为有所不为。装了一麻袋麻烦的村民鬼针草,经常提出些胡搅蛮缠的要求,林修对此坚决说“不”,也表现出驻村干部坚定的原则性。他要让村民知道,驻村干部不是来当雇工做保姆的,而是要真正帮助村民实现脱贫致富的。
修建学校,聘请老师,让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学;集资修路,解决出行难,突破制约商品流通的瓶颈;引导村民入股建合作社,农产品实现集约化经营……这些做法,虽然困难重重,但总归有先例可循、政策可依。如何解决一些五保户建房资金困难问题,着实考验林修等驻村干部的能力。最终,他们通过动员这些村民将房子所有权预先抵押给村集体,由村集体负责翻修扩建,然后租给五保户居住,让村民不落一户地都搬进了新家。
“总有一天,炊烟回到村庄,那隐约是稻谷晚来香;总有一天,天使安心梦乡,在妈妈的怀里轻轻晃……”《有一天》这首歌,是林修喜欢的歌,也是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曲。林修多次组织传唱这首歌,坚定大家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心。村民中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也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党支部成为雪鹤村坚强的战斗堡垒。
告别终将到来。因为有着对村民的真情,林修才能在那个丰收的秋天说出这样一段道别:“雪鹤村有幸,我们也有幸,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我们种下的精神和信念,会在这片土地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很多驻村干部的共同心声。其实,在驻村过程中,他们种下的还有共产党员的形象,这些形象以不同的姿态留在了村民心中,印刻在了他们热爱的那片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