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一场大雨仿佛是涂鸦玩耍的孩童,改变了西藏山南市错那县卡达村的颜色。清澈的扎曲河被涂成咖啡色,金黄色的油菜花颜色浅了不少,进入成熟期的青稞却悄悄穿了件“黄衣”……
两鬓斑白的胡玉仲倚着门,向外眺望。不远处,西藏山南军分区某边防团卡达边防连营区内,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那些刻在胡玉仲心中43年的戍边记忆,在这场雨水的冲刷下,变得更加清晰。
“年纪大了,8个孙儿孙女,个别名字都记不住喽。”记者一见到胡玉仲,他笑意盈盈,先拿自己的记性说事儿。
这事倒是不假。因为扎根卡达,胡玉仲的儿孙取的都是藏族名字,儿子阿旺平措、边巴罗布,女儿迪姬、索朗金珠、仓吉卓嘎,孙子旦增平措……有的孙子孙女远在外地、见面少,胡玉仲是真的记不清楚。
然而,曾经的军旅生活,对年过六旬的胡玉仲来说,刻骨铭心,从未淡忘。
为了救他,班长长眠雪山
1977年,年满18岁的胡玉仲披红戴花,从家乡贵州毕节启程踏上高原。父亲胡润伍是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胡玉仲从小在父亲膝前玩耍,听着战火硝烟的故事长大,参军报国的种子早早在心底生了根发了芽。
结束在成都3个月的新训前往西宁,胡玉仲和战友挤在闷罐车厢里,枕着火车的汽笛声入眠。他从未到过西藏,只听说西藏很高,很远,很冷。
到了西宁,换乘汽车,“老解放牌”喘着粗气翻山越岭,卷起一路尘土。经停兵站,下车后胡玉仲看见战友黑乎乎的脸上只剩眼白格外醒目,不由哈哈大笑,全然不知自己也是这般模样。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时,剧烈的高原反应袭来,他感到头晕、胸闷、恶心,努力捂住嘴,不让自己吐出来。
成都、西宁、拉萨、山南、错那,在雄鸡版图上画出一条弯弯的弧线。几经辗转,前后耗时近1个月,胡玉仲终于来到卡达边防连。
卡达,藏语意为“老虎嘴张开”,戍边卡达,巡逻的危险性不亚于“虎口拔牙”。巡逻路“悬挂”在雪山之间,沿途沟壑纵横、暗冰遍布,有时还会和雪崩、泥石流不期而遇。全程不到100公里的巡逻路,官兵往往要徒步负重攀行3天2夜,才能登顶海拔5200多米的土伦拉山口。
巡逻初体验,胡玉仲小心翼翼,一路拽着马尾巴,可依然摔了10多次跤才挨到终点。站立在雪山之巅,展开五星红旗,宣示主权。那一刻,胡玉仲明白了“中国”二字的分量。
“说实话,每次负重爬山都累得感到绝望,但是巡逻回来,心里满满都是自豪感。”胡玉仲说,4年时间,他记不清到底走了多少趟巡逻路,穿坏多少双胶鞋,用坏了多少个背囊。
4年服役期满,胡玉仲打算回家找份踏实的工作,好好孝敬父母,可一场意外的发生改变了一切。
1981年冬天,就在胡玉仲离营前夕,连队组织老兵最后一次巡逻。“不好!”当巡逻分队攀爬雪山时,队伍中有人大喊一声,“雪崩!”只见一条白色巨龙从山间呼啸而下,大家纷纷冲向安全地带躲避。危急关头,胡玉仲脚下一滑,踉跄了几步,紧随其后的班长李登明眼疾手快,用力将他推到2米外的死角,自己却被呼啸而至的雪浪卷下悬崖。雪崩过后,官兵在悬崖下刨出李登明的遗体。胡玉仲紧紧抱住班长,眼泪奔涌而出。
扎根雪域,成为巡逻路上“活地图”
班长李登明因救自己而献出生命,胡玉仲心里内疚不已。他萌生了一个念头:“留在西藏,守望卡达,永远和班长在一起。”
退伍命令很快下达,胡玉仲没有食言。一封书信寄回毕节老家,内容言简意赅:班长为救我牺牲,我决心把家安在西藏。
盼儿心切,母亲几番来信催其“速归”,但父亲表示理解。胡润伍明白,“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句话的真意。
紧紧攥着父母的来信,胡玉仲泣不成声。他朝家乡的方向磕了一个头:“爸妈,原谅我的不孝。”擦干眼泪,胡玉仲把家书郑重收好。
在海拔4000多米的卡达,胡玉仲日子过得艰难。迫于生计,他跟当地群众一起上山学挖药材。每攒下一麻袋药材,胡玉仲就扛到县城卖掉,换来生活必需物资。
虽然脱下军装,胡玉仲还把自己当作卡达边防连的一兵,作息时间仍然按照连队的号声。有一次,连队紧急集合的哨音响起,胡玉仲闻令而动,迅速爬起来穿衣打背包,跑到门口才如梦初醒:“我已经退伍了。”
“不能再让巡逻路上有牺牲”。他主动为卡达边防连官兵当起巡逻向导。“我50多岁时,连队还有几个年轻小伙儿走不赢我呢。”胡玉仲“好汉喜提当年勇”,对自己当年的体能自信满满。
有一次,胡玉仲和连队官兵前往海拔5200多米的土伦拉山口,途中遭遇暴风雪。胡玉仲全凭记忆,带领巡逻分队按时到点到位。巡逻归来,时任连长余国勇握着他的手连声道谢:“多亏了您这个‘活地图’,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离开军营之后,胡玉仲与当地藏族姑娘确吉结成伉俪,把家安在了卡达。儿女们长大后纷纷走出大山、离开卡达,他却从未动过离开的念头。前些年,胡玉仲每年都会回毕节探望父母。如今,父母先后离世,他就鲜少出藏了。
去年11月,胡玉仲带着小儿子边巴罗布再回贵州毕节,待了不到20天便匆匆返回高原。邻里乡亲笑他“水土不服”,他们不知道的是,他的心早已留在了卡达。
40多年,“胡老兵”叫着叫着就老了
在卡达边防连,去年9月入伍的列兵李宇钒年纪最小,都可以称呼胡玉仲一声“爷爷”。但李宇钒和连队其他战友一样,都习惯称胡玉仲为“胡老兵”。
“叫‘胡老兵’亲切。”胡玉仲很享受这个称呼,“40多年了,叫着叫着就真的老了。”
守望卡达,胡玉仲熟悉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更热心连队官兵的生活。营区有修修补补的工作,他总是喜欢去搭把手;官兵有包裹快递,他到县城总会顺便捎回来……
“胡老兵”对连队难以割舍,官兵也时刻将他挂在心上。每年9月青稞成熟时,官兵总会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帮胡玉仲收割青稞。今年7月,胡玉仲驾驶三轮车时不小心撞到路边护栏,左脚受了伤,指导员陈杰连忙带着连队军医为他查看伤情。
关心“胡老兵”的不只是连队官兵。2014年,时任西藏军区副参谋长的张建刚专程到胡玉仲家里,两人促膝长谈。胡玉仲当兵时,张建刚是他的排长。两人感叹时光飞逝的同时,话题绕不开卡达的发展变化:曾经的土坯房现在成了砖混结构的新房,国家电网连到连队,吸氧设备牵到床头……
在妻子确吉眼里,丈夫胡玉仲是个乐天派,整日笑呵呵的。“只有一次,老胡好些日子都不太说话。”2000年,在一次搬家后,胡玉仲发现他珍藏多年的帽徽和领章不见了。“当时他就像是丢了魂似的,总是坐着发呆。”
“帽徽和领章像多年的战友一样,一直陪着我,我却把它们弄丢了……”言语间,胡玉仲透露出深深的自责和不舍。
东西丢了,可他守望卡达的故事还在继续……
图①:卡达边防连上士何应涛向胡玉仲介绍07式军装;
图②:胡玉仲给自己心爱的黄马梳理毛发;
图③:巡逻途中,胡玉仲和官兵一起涉激流。
王美玉摄
(制图: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