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编者按

近日,习主席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直言此类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习主席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厉行节约既是我党我军优良传统,也是革命军人应有的行为准则和品德修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军官兵当走在前列、身体力行。本期“修养视点”就这一问题与读者作一交流。

树立崇尚节约的价值理念

■陈大昊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句诗从小便能熟练背记,此中道理尽人皆知。然而,“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精神,“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然而毋庸讳言,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知而不行”的症结在何处?我们不妨从思想根子挖起。先说说宴请招待。在一些人看来,饭菜不高档、不丰盛代表不热情、不好客,其背后则是人情的羁绊、面子的虚耗,更有甚者存在“自己掏钱、丰俭由我”的错误观念。再看看自助用餐。这种“化整为零”的节约模式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但即便如此,饭菜打了不少、实际吃得不多的浪费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这其中,有的是“眼大肚小”,吃到最后发现“心有余而胃不足”,有的则是公家饭菜“不吃白不吃”的心理在作怪,抑或是自己花钱、吃不够本就是吃亏的心理在作祟。这些错误思想、不良心态的背后,实则是价值观错位,缺乏敬畏心。

《习近平在福州》一书中讲到这样一件事:一个周日的早上,因为上午要加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叫上秘书一起在家吃早饭。吃完饭收拾碗筷的时候,秘书准备把锅里剩下的大半碗稀饭倒掉。习近平看到之后,立即予以制止,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每天端起饭碗,就要敬畏农民的劳动,这种敬畏感要发自内心、要是自觉的。你可能觉得这半碗饭值不了多少钱,但敬畏感和钱没关系。”秘书听了之后很是惭愧。

的确,内心的敬畏感无关金钱,正确的价值观关联价值。从“心间”到“舌尖”,从知道到做到,之所以常常在“最后一公里”落空,表面看缺少的是行动力,实则缺乏的是敬畏感。架通“心间”到“舌尖”的桥梁,重要的是树立崇尚节约的价值理念,在强化敬畏感中“立心、立规、立行”。

欲事立,先立心。一个人的心如果不出发,腿脚是迈不开的。遏制“舌尖上的浪费”,首先应让勤俭节约的理念和浪费可耻的敬畏深入人心。思想自觉,才能行动自律;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广大官兵应充分认识到勤俭节约是兴业之基、传家之宝,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毛泽东曾在《我们的经济政策》中指出:“财政的支出,应该根据节省的方针。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在那段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我们需要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现在即使生活条件好了,也不能纵容浪费,否则,再大的家底也抵不住浪费的侵蚀。

欲知方圆,则必规矩。虽然现在各方面条件好了,但“好钢要用到刀刃上”,决不能大手大脚浪费。正如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说的那样:“我们只有精打细算的责任,没有浪费铺张的权力。”做好制止餐饮浪费工作,每名官兵都应标准更高、走在前列,从自身做起,从“舌尖”抓起,按照节约每一个铜板的精神立标准、定规矩,实行小份菜、建立分餐制、设立曝光台,通过一系列举措扎紧制度的笼子,推动节约餐饮、“光盘行动”走向深入、见到成效。

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张少波  李春生

勤俭,历来为世人所推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章仔钧将“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当作齐家之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勤俭建国”作为治国之策……可以说,从古至今,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二字。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革命战争年代,红军从将领到士兵,每人每天只有5分钱菜金,老一辈革命领导人穿粗布衣、住土窑洞,这种作风被誉为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是无法打败的”。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我党我军战胜了物质匮乏、克服了艰难困苦,最终不仅赢得了革命胜利,也赢得了人民的支持拥护。

今日中国,虽已摆脱缺衣少粮的困境,但人口多、资源紧张、发展不平衡的国情没有根本改变,容不得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尽管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着眼于国计民生大局,必须时刻绷紧节约粮食这根弦,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回顾历史、审视现实,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时代如何变迁、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永远都不会过时。党的十八大以来,虽然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了出台相关文件、开展“光盘行动”等措施,但“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国家粮食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的粮食中有35%是被浪费掉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痛斥:“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又这么少,国家投入很大,辛辛苦苦地钻研来提高粮食产量,我们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10斤、5斤都是很难的,好不容易提高了呢,又浪费了,真是要不得!”

最近一段时间,“对餐饮浪费行为说不”“N-1点餐模式”等话题在网上持续刷屏,引起广泛热议。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我们更应努力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自觉追求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做勤俭节约风尚的引领者,带头遏制铺张浪费,倡导勤俭之风,让勤俭节约理念深入人心、融入日常。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只有甘过“苦日子”、善过“紧日子”,才能最终过上好日子。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为“十四五”发展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各项支出务必精打细算,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柱石,人民军队更需要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每名官兵都应把过“紧日子”当作一种责任,共同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

养成杜绝浪费的生活习惯

■孙家斌

古人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告诫我们,吃饭时,每一粒米、每一碗饭都是来之不易的;穿衣时,须体谅每一截线、每一片布都是经过艰辛劳作而来的。虽然近几年,“光盘行动”在军营许多地方落到了实处,“舌尖上的浪费”现象亦得到极大遏制,但是也不可否认,在一些单位和个人身上,长流水、长明灯、剩菜剩饭等“跑冒滴漏”现象仍屡见不鲜。出现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自觉把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养成一种生活习惯。

据媒体报道,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食品的总量至少能养活2亿人,每一天都有以万吨计的食物被从餐桌上丢弃。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全世界近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如此数据,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您知道吗?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至8000双筷子;节约1度电,就相当于少排放1千克左右可以导致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和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要知道,如果任由浪费现象蔓延,挥霍的不仅是劳动者的血汗,也与勤俭节约的美德背道而驰,与我军历来提倡的艰苦奋斗作风格格不入。

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部队基本伙食费标准也有调整增加,但勤俭节约的品质须臾不能丢。“非淡泊无以明志”“俭以养德”,这些格言提倡的都是勤俭做事、节俭生活,自觉以此砥砺思想、加强修养,革命军人的品德才会更加高尚。让厉行节约、杜绝浪费成为生活习惯,会使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无处遁形,能够营造出健康清爽的风气。同时,厉行节约有利于把有限的资源向战斗力集聚,有利于官兵把更多的心思精力用在谋战研战、干好工作上。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市场不确定性增加。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预计,今年全球面临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口数量可能由1.35亿人增至2.65亿人。我国人口多、基数大,如果每人浪费一点,就会是惊人的量,每人节约一点,也会是惊人的量。作为军人,我们更要从战略高度看待节约问题,时刻紧绷节约粮食这根弦,要以“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为遵循,使节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行为习惯。

周恩来同志曾说过一段话:“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勤俭节约是一种优良作风,也是一种美德。养成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生活习惯,广大官兵就应切实把节俭生活作为一种价值认同、一种生活理念、一种自觉遵循的生活方式,把勤俭节约这个“传家宝”传承好,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促进厉行节约形成风尚,让浪费行为在军营失去生存土壤。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