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多一些“不打铃”的微课堂


■章海军

当年,红军来到夹金山脚下,面对皑皑雪山,一些来自南方的战士议论起来:“雪是硬的还是软的?”萧华打趣地说:“雪如果是硬的,从那么高的天上掉下来,还不把人的头砸破了?”一句话引得战士们哈哈大笑,一扫多日行军的疲劳和战斗的紧张,再次坚定必胜信念,鼓起前行勇气。

战争年代,炮火连天,官兵们行军打仗、出生入死,很少有大段时间坐下来集中搞教育。行军路上、战斗间隙,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种鼓励的眼神,一个互让的苹果,一次带头的冲锋,就是一堂生动的教育课。这些“不打铃”的微课堂,短、平、快,实、准、活,往往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如今,硝烟战火远去,时代飞速发展,传播方式进入“微时代”。以传播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化、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为主要特征的“微文化”,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网龄比兵龄长、入网比入伍早”的青年官兵,玩着微博微信、看着“微小说”“微电影”步入军营,崇尚“指尖生活”,喜欢平等交流。时代是出卷人,教育要增强时效性,必须过好网络关。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要想抓住“网生一代”的心,就要适应他们碎片化阅读、交互式体验等行为特点,在“微”上下功夫、求突破。

三五分钟聚一聚、三五个人议一议、三五句话聊一聊,设立微型平台、运用微量台词、采取巧妙方法……“微教育”顺应潮流发展,适应官兵需求,符合实战要求,是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无论是日常训练、野外驻训,还是抗击疫情、抢险救灾,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教育,兵说兵事、兵讲兵理、兵述兵情,人员可多可少、场地可大可小、时间可长可短,形式“化大为小”、内容“化整为零”、效果“零存整取”,真正达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之效。

微,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寸的百分之一”之意。“微课堂”要小中见大,饱含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不打铃”要防止重形式、走过场,切忌“一阵风”“毛毛雨”。唯有有组织、有计划、有规律、有目标地理清“微思路”、打造“微平台”、营造“微生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才能使时代主旋律、社会正能量、军营好声音始终占领官兵思想阵地。

(作者单位:71770部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