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石家庄进入高温模式。都说热在三伏,对于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文职人员来说,却是忙在三伏。
流动的“讲堂”
一大早,文职人员王琳的手机响起。“王参谋,这是今天课程制作团队的体温情况、进校情况和进度安排。” “好,按规定要求进场,现场见。”
作为学院职业教育中心负责在线课程建设的参谋,王琳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统计学院在线课程制作团队的行动轨迹、体温数据和当日录制安排。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军队院校在线教学越来越活跃,这让王琳更加忙碌。
王琳协助课程制作团队抓住重点、分层推进,突出指挥员、关键岗位人员,以及核心岗位人员设置,按照实用、管用、通俗易懂原则精心拆分知识点、构建课程架构、撰写课程脚本。
参与学院在线课程拍摄录制的是各领域专家教授,甚至学科带头人。为减少噪音,保证录制效果,课程录制期间需关闭空调。高温天气,教员们要准备两套军装替换上场,如果其中一套被汗水浸湿,王琳就帮忙吹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创造了军事职业教育方面的多项纪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探索形成了在线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相关课程成为基层选课率高、实用性强的课程。
新的任务已经下达,新的课程即将上线,更多文职人员将投入到打造流动的“空中联合作战大讲堂”中。
积极的“助攻”
7月下旬,一名研究生学员在完成论文过程中遇到困难,向图书馆寻求帮助查找人工智能方面的资料。文职人员李静认真登记学员联系方式和资料搜索主题,询问相关细节。
这不是李静第一次接到学员的求助。放下电话,她开始搜集资料,从理论观点到前沿成果,从相关热点到最新资讯,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各大平台都不放过。“收集资料需要去粗取精,有些文章内容重复,我们只能逐条分析、选择、比对。”经过几天忙碌,李静和同事把整理好的人工智能学习研究资料汇编成册,发送给学员。
为了更好解决学员和教员在科研、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图书馆馆长郭立光带领馆员们开展定题服务,汇需求、排任务,将一份份最新文献资源反馈到有需求的官兵手中。
一个闷热的周末,图书馆安静如常。馆员武亚贤正在整理相关资料,以保证在周一早上准时推送。“教研系希望增加联合作战方面专题信息资源的推送频次,虽然增加了工作量,但也是对我工作的肯定。”武亚贤内心有一种满足感,“虽然我的岗位在图书馆,但只要坚持聚焦打仗,我们也能当好备战打仗的‘助攻手’。”
辛劳的“重复”
7月20日,新一期联合岗位资格培训班学员通过学院的教学直播系统,完成网上开学仪式。一切顺利,负责保障教学场地和设备的文职人员郝冲松了一口气。
毕业班次和新开班次同步在校,让郝冲拧紧了发条。复课前,郝冲就琢磨着如何落实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场所消毒通风规定,他带着所属人员对场地进行彻底消杀、清整,为60余个教学场所制作安装消毒登记牌。复课后,检查教学场地消毒、通风以及设备运行情况成为他的例行工作。
为把因疫情延期开学的时间抢回来,学院在工作日晚上和周六安排教学课,郝冲等文职人员在岗时间也随之延长。翻看郝冲的工作日志,6月至7月,他累计完成10余个教学场所、1600余课时的设备保障任务。接下来,他还要完成毕业学员考核、新入学学员受训等规模较大的教学场地和设施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