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20世纪50年代,一首悠扬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让铁道游击队的传奇故事闻名全国,经久不衰。
近日,记者来到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东枣庄,探寻他们70多年前的抗战足迹,感受他们奋勇杀敌的英雄壮举。
枣庄是中国东部能源重镇之一。抗战全面爆发前,这里拥有大型煤矿和先进的铁路线。1938年春,日军占领枣庄,并展开疯狂掠夺。铁路成为日军运送煤炭和供给补养的动脉,但也成了他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铁道游击队队员大部分是穷苦农民、铁路工人出身,经过党的教育培养,个个深明大义。在津浦铁路鲁南段和临(城)枣(庄)支线的百里铁路线上,他们依靠群众,运用游击战术,与日伪军展开浴血奋战。”枣庄市市中区铁道游击队展览馆馆长潘福安说,铁道游击队的主要任务是破坏铁路,牵制敌人,配合主力部队进行反扫荡。
枣庄老火车站南面的“正泰洋行”旧址,当年是日军侵占枣庄期间开设的情报点。旧址四合院墙上的弹孔、墙洞虽已被修补,但依然能看出激烈战斗的痕迹,给人沧桑之感。
日军利用洋行作掩护收集我军情报,使我抗日武装多次受挫。1939年8月的一天晚上,铁道游击队队员王志胜和洪振海等人夜入洋行,毙伤洋行3个掌柜,夺取短枪3支。次年5月,铁道游击队再次夜袭洋行,杀死日本特务13人,缴获长短枪6支,彻底摧毁了日军特务机关。
沿着铁道游击队队员的战斗足迹,记者来到枣庄市市中区齐村镇王沟村,当年截日军军列的路口就位于村委会西南侧约300米处。
“劫军列的场景和电影《铁道游击队》中的画面相仿。”潘福安介绍,在抗战困难时期,铁道游击队是人民军队的“给养站”,通过劫日军军列,极大地支援了主力部队。
1941年7月,经过前期侦察,铁道游击队队员在从青岛开往临城的火车上,夺得各类药品30多箱和一批医疗器材,并及时运到鲁南军区;1941年11月,鲁南军区被服厂遭日军严重破坏,铁道游击队劫军列缴获布匹1200余匹,日军军服800余套,解决了部队过冬的燃眉之急……
铁路是游击队的战场,也是通往延安的秘密交通线。在这条秘密交通线上,铁道游击队成功护送刘少奇、陈毅、肖华、罗荣桓等我党我军重要领导人穿越津浦铁路。从1942年到1944年,先后护送千余人从这里穿越敌人严密封锁的铁路线。
“老临城火车站是铁道游击队战斗的中心区域,沙沟站是当年铁道游击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方!”沙沟镇武装部部长王瑞久指着沙沟火车站西侧一处缓坡说,“别小看了这块地方,这里见证了铁道游击队的辉煌和荣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驻扎在峄县和临城一带的日军拒绝向铁道游击队缴械。一天夜晚,日军准备乘军列逃跑。这列火车开到沙沟站附近时,才发现前进的铁路和返回的铁路都已被游击队队员炸毁。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3天后,选择投降。
1000余名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4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武器,向一支不足百人的抗日游击武装投降,这在军事受降史上极为罕见。
在受降地不远处的铁路线上,不时有高铁呼啸而过。潘福安介绍,眼前的这条铁路线以前叫津浦铁路,现在叫京沪铁路。百余年间,它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之一,经历了当年铁道游击队抗日的传奇故事,更见证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
上图:铁道游击队队员清点日军投降时上交的武器。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