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是首批国家级重点贫困县。1991年,希望工程一张题为“我要上学”的照片,传遍大江南北,7岁金寨女孩苏明娟那双饱含求知渴望的大眼睛,深深打动了无数人。
金寨,这个大别山腹地的“将军县”,随着那双求知的大眼睛再次走进千万人的视线。如今,快30年过去,苏明娟早已走出大山,凭借自身努力和众人帮助,家庭美满、事业有成。苏明娟是个例,但是当年她那双“大眼睛”背后隐藏的,是大山里孩子的梦想和希望。
日前,记者踏上皖西这片红色土地。大别山深处的铁冲八一实验学校,在青山映衬下现代化校区生机盎然,同学们有的在新投入使用的塑胶跑道上欢快奔跑,有的在多媒体教室接受远程教育,有的在多功能室里参加兴趣培训课程……
谈起这些变化,铁冲乡党委书记杜建忠感慨地说,正是安徽省军区官兵28年的接力帮扶,才有了铁冲八一实验学校的今天。
当年,“大眼睛”照片在社会各界产生广泛影响,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引起了安徽省军区领导的高度关注。时任省军区领导表示,过去大别山人民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在不能让他们的后代在贫穷中挣扎,更不能让孩子们失去受教育的权利。
1992年,安徽省军区、六安军分区、金寨县人武部怀着对老区人民的深厚感情,开始定点结对帮扶铁冲乡,由此开始了长达28年的省市县三级军事机关捐资助学公益活动。1993年,长河爱民希望小学完工;1996年,皂河小学完工;1999年,夹河连心小学完工;2010年,铁冲乡希望学校完工。4所学校为2600名贫困学子点燃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安徽省军区领导掰着指头算:28年来,驻军官兵不仅援建希望学校,解决山区孩子上学难的问题,还资助全省近万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孩子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子,像考取中科大少年班的少年大学生邓磊,勇于挑战贫困、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团中央授予“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的曾龙、姚文友等。驻军官兵捐资助学活动让山里千千万万的普通孩子走出大山、回馈大山,这种信念就像一颗种子埋进了深山,然后发芽、生长。
在金寨县人武部,记者了解到,人武部近30年来不间断进行爱心助学活动,获得了各级褒奖。政委陈卫说:“2018年秋季开学前夕,已转业待安置的前任政委王陆军从滁州专程返回人武部,与我交接资助对象,将人武部结对资助的6名贫困学生的具体情况逐一详尽地介绍给我。”家住金寨县铁冲乡铁冲村的小卢就是其中一位。小卢的父母因病去世,家中仅剩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老少3人孤苦相依,家徒四壁。时任县人武部部长杜家如得知情况后,主动登门结对帮扶。这些年,人武部领导虽换了好几茬,但对小卢的助学接力从未间断。
众人拾柴火焰高,该省军区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牵头协调作用,构建多方协同、整体联动的“大助学”格局。他们先后协调军内外11家单位到金寨革命老区捐资助学。多年来,一张张课桌、一册册图书、一台台电脑、一件件教学仪器,源源不断地送到那些急需资助的中小学校,大大改善了大别山区的教学条件。
在多方努力下,大别山区的孩子们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28年只是个逗号,安徽省军区结合乡村振兴规划,还将推动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程覆盖、无缝链接”的资助体系,让更多大别山区的孩子实现梦想。
短 评
用希望之光点亮未来
■程 波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安徽省军区官兵28年接力捐资助学,用希望之光点亮大别山区孩子们的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贫困地区尤为如此。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教育扶贫要精准发力、久久为功,进一步拓展帮扶范围,确保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多措并举提高贫困地区的办学能力,让“教育改变命运”的希望不断生长,夯实脱贫攻坚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