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欧洲新闻电视台”网站报道,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弗兰克·麦肯齐8月12日警告说,“伊斯兰国”的残余分子正试图在叙利亚西部恢复实力。他同时表示,希望在多年后,伊拉克、叙利亚和世界各地的安全部队能依靠自身力量打击“伊斯兰国”的任何活动。
今年初,伊拉克议会投票通过了外国部队从伊拉克撤离的决议。麦肯齐的话,固然有为驻伊美军赖着不走寻找理由的意图,但“伊斯兰国”利用地区动乱和疫情冲击之机不断复苏,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此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于8月6日晚袭击了位于伊拉克迪亚拉省首府巴古拜市东北方向的一处军事基地,导致2人死亡、4人受伤。有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伊斯兰国”已制造超过430起袭击行动,其中4月份的袭击数量是1月份的两倍。
早在2017年底,伊拉克就宣布取得了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决定性胜利”,“伊斯兰国”最高头目巴格达迪也于2019年10月26日在美军的一次斩首行动中死亡。然而,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伊斯兰国”残余势力并未被斩草除根。据联合国2020年发布的一份报告,目前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伊斯兰国”残余势力多达1.8万人。其一方面利用叙利亚、伊拉克战乱和中东受新冠疫情冲击之机,频繁在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叙利亚东部以及叙伊边界沿线活动,伺机发动夜间袭击、绑架、自杀式炸弹袭击等行动;另一方面,其也在利用当地失业、贫困、饥饿、疾病、压迫等状况发展力量。报告显示,“伊斯兰国”依然保留着筹融资渠道,具有支持恐怖袭击的财力。
与此同时,地区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给了“伊斯兰国”死灰复燃的机会。库尔德武装一直是叙利亚境内打击“伊斯兰国”的主要力量之一,但美国听任土耳其军队在叙东北部边境对其发起军事打击,导致两者针对“伊斯兰国”组织的同盟关系解体。土耳其的军事压力,还大大削弱了库尔德武装对“伊斯兰国”在押人员监管能力。已经有部分“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借机越狱,这不啻于放虎归山,遗患无穷。
此外,“伊斯兰国”还在阿富汗、利比亚、菲律宾、埃及、尼日利亚等地不断渗透,建立新的分支。种种迹象表明,“伊斯兰国”恐怖活动并未销声匿迹,还企图借全球受到新冠疫情冲击之机积蓄力量、卷土重来。有媒体报道称,“伊斯兰国”结构依旧完整,仍然能够协调发动攻势或分散作乱。
更为重要的是,“伊斯兰国”总结其与美伊作战的经验教训,试图调整策略,把有生力量分散部署到山区、洞穴、隧道等空间,打起了游击战。
在伊拉克迪亚拉省、基尔库克省和萨拉丁省交界处的哈姆林山区,部分“伊斯兰国”残余力量凭借易守难攻的复杂地形,玩起了“老鼠躲猫”的游戏,企图以此保存其有生力量,伺机卷土重来。这里的洞穴群,是之前的石油公司使用的,其混凝土结构的坚固程度,足以承受联军车辆在上方驶过的重量,可以用来储存武器、藏兵屯粮、隐蔽机动、躲避侦察。有时,“伊斯兰国”武装分子还会在反恐部队过去后,爬出来跟在其后,伺机攻其不备。在战事不利时,其还会在败退中预先埋设大量的路边炸弹,迟滞对方的行动。
在伊拉克方面下达“逐客令”之后,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等美国盟友纷纷以疫情为由宣布从伊拉克撤军,这也令美国主导的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国际联盟越发名不副实。虽然美国不久前把针对巴格达迪的继任者毛利的悬赏金额从500万美元涨至1000万美元,但正如巴格达迪之死并不意味着“伊斯兰国”的彻底消灭一样,即使毛利被击毙也并不意味着打击“伊斯兰国”的行动取得最终的胜利。未来,不论是驻伊美军全部撤离,还是对“伊斯兰国”剿而不灭以实现长期在伊驻军,都会给“伊斯兰国”留下卷土重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