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新建农村公路可绕赤道一周
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以来的4年时间,西藏实施3123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新建农村公路里程3.82万公里,全部按照等级公路的标准实施建设。“这些公路首尾相接,能够绕赤道一周。”西藏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说。
截至目前,西藏只有一个乡镇和10个村因为暂时不具备条件,还没有通上公路。预计到今年年底,具备条件的所有乡镇和建制村将全部通公路,其中95%的乡镇和75%的行政村将修通柏油路。
同时,为方便群众出行,467个乡镇和2014个行政村通了客车。农牧区实现路通、车通,也带来百业兴旺。群众走上柏油路、水泥路,乘上新车。把农产品运到城里去卖,把城市的产业、资金引进农村,人民生活越来越美满、幸福。
“愚公书记”的开山路
“左边石柱河,前面梯子河,右边洋芋河,后面大山坡,我们祖祖辈辈,背磨得像骆驼”。这是曾经流传在湖北省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的一句俗语,体现了村民出山的辛酸。到最近的高坪镇赶集,村民要沿着河两岸的绝壁小道翻山越岭,来回花费两三个小时。
2002年,王光国当选村支部书记以后,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打响了修路第一炮。从凿毛路面、修砂石路,到修水泥路、沥青路,店子坪村实现户户通、村村通。
王光国说,路通之后,村里的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沥青路修到每家每户门口,土坯房变成了别墅,村民们种起水果,建起小辣椒加工厂,办起农家乐。全村人均收入从2000元增长到1万元,村民们走上致富的快车道。曾经武陵山区高寒、偏远的贫困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
“稀缺的是氧气,宝贵的是精神”
四川省色达县地处川青交界,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色达县平均海拔4127米,山高沟深,环境闭塞,常冬无夏。当地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5%。“在色达工作的干部经常说一句话:在色达,稀缺的是氧气,宝贵的是精神。”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说。
经过4年的定点扶贫,今年2月,色达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实现100%通硬化路,100%通农村客车。
桂志敬介绍,他们通过“交通+脱贫攻坚”的帮扶方式,大力开展农村公路建设,有效支持农牧区定居点、饮水工程、电力工程、网络工程的快速推进。
交通扶贫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与扶贫总体工作相结合。为此,色达县聘用20余名贫困户参与道路工程建设,担任养路员。同时,联系职业学校培养10名施工机械操作手,既推动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又实现交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