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敢让“历史问题”成为历史


■孙家斌

“历史问题”,指的是那些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历史”越悠久,对部队的危害越大。“凡用兵者,攻坚则韧。”对“历史问题”不掩耳盗铃回避,而是头脑清醒正视;不息事宁人敷衍,而是釜底抽薪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历史问题”中创造新的历史。

调查发现,“历史问题”的形成,除极个别确是短时间难以解决外,绝大多数是拖出来的。对“历史问题”,极个别领导干部第一反应不是如何解决,而是“踢皮球”踢来踢去、“打乒乓球”推来推去,甚至是逃避、推脱、掩盖。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对前任留下来的问题,认为解决好了是前任的政绩,解决不好是自己的问题,索性放到一边;有的“旧官一走了之”,觉得自己即将离任,为确保“善始善终”,干脆把难题留给下任。

问题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自动解决,“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越早解决越容易解决,讳疾忌医,总念“拖字诀”,只会把小疾拖成顽症,把问题变成隐患。时间到了脓包总会破,到时候,这些“历史问题”很可能像火山一样爆发。比如明朝的灭亡,原因之一就是“国事之败,只缘推委者多,担当者少。居尊位者,以地方之事委之下僚;为下僚者,又道官卑职小,事不由己。”可见,推诿拖拉之风,小会败坏风气,大则祸国殃民。

问题是一面镜子。面对问题的所言所行所思,照出的是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思想境界。领导干部千斤重担扛于肩,千军万马随于后,责任重如泰山。愿不愿碰问题、敢不敢解扣子、善不善理矛盾,检验着党性、考验着担当。对问题不拖才能运转高效,不拖才能取信于兵,不拖才能锤炼作风。心中有顾虑、杂念,凡事先考虑个人得失,难免遇矛盾绕着走、有问题避开行。

不可否认,解决“历史问题”肯定有难度,甚至有风险。但任何推诿拖拉,不论借口多么冠冕堂皇,理由多么天衣无缝,都反映出精神上的懈怠、党性上的缺失。对战斗力建设负责,就会正视问题、主动解决。缺乏责任心和担当精神,就会对问题视而不见,能躲就躲、能拖就拖。杨业功到某基地任主官,面对“有些‘历史问题’碰了很可能伤身”的提醒,把依法作为最好办法,对单位存在的所有“历史问题”拉单销号,逐个解决,实现了部队轻装前行。

能力是在解决问题中提高的,发展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历史问题”是绊脚石,也是垫脚石,更是磨刀石。党性强、有担当的领导,都视问题为师、为梯,善于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单位发展。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时,曾给学员于江题词:“碰了钉子时,就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解决问题是个历练,碰到“钉子”,了解钉子的构造、存在的原因,找准拔钉子的着力点,这个过程,也就是一个积累经验、增长才干的过程。由此可见,面对“历史问题”,一门心思攻坚克难、心无旁骛解决问题,能力就会在解决问题中得到提升。

部队的每一个岗位都是战位,抓备战、谋打赢更是等不起、慢不得的事业。“始锐而不克其终”,忘记了为什么出发、该担当的不担当,强军事业就难免遭遇挫折。需要补充的是,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对那些在“历史问题”上徒陈空文、观望等待、拖着不办的干部,就要对其动真格,让他们受到应有的惩罚,唯此方能激励更多干部直面“历史问题”,解决“历史问题”。

(作者单位:郑州联勤保障中心)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