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西藏山南,寒意阑珊。
海拔3500多米的拉丁拉哨所,风温柔了许多。峭壁上,杜鹃花、格桑花悄然盛开,透着桀骜的品格。
对于盛夏拉丁拉哨所的美,守卫在这里的官兵最懂得欣赏。正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未看此花时,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才懂此花好颜色。”
倘若是匆匆过客,雪域高原的美丽风景或许只是保存在手机里的一张照片。但当你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这里,将人生价值放在为国戍边的天平上,当你将生命中最炽烈的情感日夜牵系着祖国的边防线,你守护的一草一木、一石一物,就都是会呼吸、会生长的生命。
对拉丁拉哨所官兵来说,哨所四季就是他们心中的诗与远方,这里的春秋冬夏,就是他们眼里最美丽的风景、最深情的牵挂。——编 者
“拉丁拉”在藏语中意为“风大的山口”,一年到头大风刮个不停,拉丁拉哨所因此又名“风中哨所”。
哨所距离团部较远,车行一趟需要大半天。从哨所向山下步行不久,一片杜鹃花林开得烂漫。官兵们巡逻途经那里都会流连驻足,闲暇时间也喜欢去那里拍照留影,再用手机发给远方的家人。
“把哨所最美的一面留给家人。”这是哨所老兵常对新兵说的话。
这些年,一茬茬哨兵来了又走、走了又来,许多战士没有告诉家人:拉丁拉有多么遥远,这里的冬天有多漫长。家人只知道,拉丁拉的夏天山花烂漫。
盛夏,哨所周边的雪峰之上仍是皑皑一片,哨楼旁的两株松柏迎风挺立,那满布苔藓的树干尽显沧桑,见证着一茬茬官兵的青春坚守。
守护希望——
“看着种子冒出新芽,那感觉就像是收获了整个春天”
雪山南麓,山腰上露出了红褐色的土地和灰白色的巨石。再往山下走,可见溪水流淌,树木绿油油焕发着勃勃生机。
海拔落差几百米,仿佛就隔了一个季节。在驻守山巅的哨兵眼中,山腰处的这片山林是一道值得咀嚼的风景。
“每天在观察哨上执勤守望群山,夏天风大的时候林木随风摆动,特别像家乡的林海。”列兵蜂文才从大兴安岭南麓来到哨所。同样是大山,他觉得“这里的山太静了,静得让守山的生活只剩孤独与寂寞”。
“年轻的心需要来点激情‘火花’。”3年前,哨所一下来了6名新兵。在老兵提议下,一场别出心裁的“斗绿”竞赛开始了。
执勤训练之余,“斗绿”如今成了哨所官兵们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儿”。尤其是刚到哨所的新兵,纷纷投身其中,竞相献技。
“‘斗绿’比什么呢?比的是大家的精气神儿,‘量’的是大家守哨的恒心。”上士王蒙一语道破了比赛的初衷。
他介绍,每年10月入冬,大家就在网上寻觅花种和树苗,来年春节过后包裹运上山,再择日把种子栽种在花盆里。哨所常年刮大风,花盆里的这一抹抹绿意,就成了官兵生活中的牵挂与希望。
到了盛夏,官兵们把自己精心栽种的“宝贝”端出营房。比上一比,看看谁的苗长得绿、生得壮,还要选出他们心中的“绿冠”“花魁”;再拍上一张合影发给团部的战友打印好,悬挂在营房最显眼的位置。
上个月“斗绿”竞赛,蜂文才种的一株多肉植物,获得了“绿冠”称号,小伙子高兴得手舞足蹈。
这个“冠军”来之不易,花苗买来时,经过长途旅行已经打蔫,战友看了直摇头。蜂文才小心翼翼地修剪根茎、栽苗、浇水……直到今年3月,那株多肉生了根。
哨所光照少,蜂文才买来植物补光灯,每天定时送上“阳光”。一个月后,它抽出了第一株嫩芽。小伙子激动地在哨所奔走相告:“谁说高原不能创造奇迹?”
绿色在哨所官兵的世界里,有着一种无可比拟的神圣感。哨长耿小强说,“看着种子冒出新芽,那感觉就像是收获了整个春天。”
2018年,哨所建起阳光棚。官兵们从山腰处移来几株松树苗,栽种在他们精心打造的“阳光之家”。
有爱的地方总能孕育希望。有了阳光棚遮风挡雪,小树使劲扎下了根。树种活了,战士们心里便有了一个来了不走的春天,小小阳光棚成了他们的幸福驿站。
一米暖阳——
“人生总会经历寒冬,但最美的季节不怕迟来”
哨所附近有座老旧的木屋,是40多年前第一代守哨官兵搭建的。
那时,这座木屋是他们家,也是他们的戍边“堡垒”。木屋太过简陋,冬天漏风,夏天滴雨,他们经常修修补补,使这座木屋变得坚固。
老一辈守哨官兵住在高原木屋,书写着他们艰苦奋斗的故事。近半个世纪过去,这座老房子承载了一代人的青春,它更像是一座丰碑。
“青春不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经年累月戍守哨所,官兵也学着前辈的样子把青春融入大山,和哨所旁的木屋一道,成了风景中的一部分。
四级军士长王庆林15年前来到哨所。守哨第一年的苦,他记忆犹新。
那时,过冬取暖和做饭的燃料,都是在山间砍的木柴。夏天食材单一,老兵带着他到山上挖野菜;大雪封山粮食供不上,吃上两三个月的罐头咸菜也正常。到了冬季,官兵们融冰雪洗菜洗碗,洗脸的水“循环利用”洗衣服。
“一直到了6年前,哨所才通了长明电,3年前才有了手机信号。”王庆林说,过去想家了,晚上点上煤油灯,借着微弱的光线,给家里人写信。鸿雁传书,等收到家人的回信都是几个月之后了……
再苦日子也有甜,而且甜的味道更真切。
晚饭后,王庆林会和战友一起坐在哨所旁的巨石上,仰望无垠的星空。多少日子是在互相扶持下度过的,多少解不开的“心结”是在星空下想明白的,他自己也说不清……直到今天,战友遇上烦心事还会喊上他一起,坐在石头上看星星。
“不知不觉坚守高原15年,自己也没干啥大事。”王庆林一笑脸上的皱褶更深了。闭塞的环境,让他不善言辞。在许多同龄人更加关注挣钱发达的年纪,他的眼里只有一座座雪山、一条边防线。
曾经,王庆林最不愿提的事——就是自己的情感世界。
21岁,家人开始给他介绍对象。22岁,他和一个高中同学谈了2年恋爱。后来姑娘去了上海打工,让他退伍跟着去上海,他拒绝了……
这次感情失意的经历,如一根刺扎进王庆林心里。“人在哨所,通联仅靠一部电话,一封信能走一两个月……”不是他不渴望爱情,只是他有着“远方的无奈”。
家人见他老大不小还单身,很是替他着急,每次打电话都催他“退伍回乡成个家”。他一听,也急了:“我就不信,咱边防军人找不到一个好姑娘!”
山风渐渐磨圆了石头的棱角,也让人变沧桑。又过了好几年,自己同学的孩子都开始咿呀学语了,王庆林还是一个人。但他始终相信,属于自己的爱情,一定会像暖阳一样到来。
那“一米暖阳”,真的这样毫无征兆地照进了他的世界。
3年前的夏天,一位退伍回家的同乡班长打来电话,给王庆林介绍了一个女生。没想到,两人很快就牵手走到了一起。
第一次见面,他和女孩还有战友约在老家的一个小饭馆。作为介绍人,那位同乡班长告诉王庆林:“你有福气哩,人家姑娘自从那年看到了咱俩合影,就一直等着你……”那一刻,这个高原汉子热泪盈眶,感动地说不出话。
“人生总会经历寒冬,但最美的季节不怕迟来。”如今,他们的女儿刚出生,已经33岁的王庆林总把妻子女儿挂在嘴上。他说,她们就是自己人生的暖阳。
生如夏花——
“你眼中的风景,胜过我所见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哨所官兵的军恋,时而简单朴素,时而如夏花烂漫。
7月上旬,龚雪跨越数千公里,从重庆忠县老家来到哨所探亲。这一次相聚,她和丈夫、中士周喻东已经等待了11个月。
几年前,亲戚给刚刚大学毕业的龚雪介绍了一个“在高原当兵”的对象。龚雪没有想到,自己会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雪山,爱上边防。
第一次见面,龚雪就发现,只要提起西藏的雪山、提起边境线上那个叫拉丁拉的地方,这个英俊腼腆的中士就满脸兴奋、神采飞扬。
周喻东在家休假一个月,给龚雪讲了30天哨所的雪,还曾发过一句“特肉麻”的情话:“你就像雪山住进我心里……”
等到周喻东归队,龚雪已经成了那座雪山的“迷妹”。
后来,龚雪把雪山的故事讲给闺蜜听,大家都觉得她“被骗了”:拉丁拉根本只是茫茫雪山上一个不起眼的哨所,山连着山,连路都不通;没有商场,没有电影院,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小学。
其实这个哨所,也曾是周喻东刚来时做梦都想要赶快离开的地方。
周喻东说不清楚,是什么改变了他——或许是老兵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或许是藏民视边防军人为亲人的淳朴;又或许是哨长每次巡逻路上,常对他说的一句话:“这个地方,不是谁都能待得住的,就像那些树,冬天被大雪覆盖,可是一旦扎住根了,活下来了,就能长成最美的风景!”
龚雪第一次到哨所看望周喻东,他拉着她去看山下的杜鹃花;到远一点的牧场,去看看藏民养的大羊小羊,品尝刚刚打好的奶茶;在夕阳下漫步溪水滩边,采摘盛开的鲜花;看橙色的月亮,从哨楼后慢慢升起……
周喻东对龚雪说:“我知道你去过很多地方,见过许多风景,可是这里的美真的不一样,你慢慢体会,好不好?”
从此,龚雪留在了周喻东的美好世界。结婚后,龚雪像丈夫一样慢慢融入并爱上了这里。
这次探亲,他俩去了更远一点的镇上,素不相识的藏民会把牛奶、羊奶塞到她的怀里;去买东西,店家给她装得满满当当……
龚雪后来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丈夫那身绿军装。
几年前,两人还在恋爱时,有句电影台词,至今留在龚雪的微信朋友圈里:“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这一次相聚,听着龚雪又一次品咂着这句话,周喻东怜爱地摸摸她的头说:“在哨所待傻啦?看来我得带你东南西北去逛一逛了。”
龚雪甜甜地笑了:“你眼中的风景,胜过我所见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图①:周喻东将拉丁拉哨所的鲜花,献给来队探亲的妻子龚雪;图②:绽放山间的杜鹃花;图③:今年夏天,哨长耿小强带着列兵蜂文才在哨所附近栽下希望之树;图④:哨所官兵的巡逻路;图⑤:王庆林为哨所前的“戍边石”描红;图⑥:周喻东在山顶观察哨点执勤。
照片由拉丁拉哨所官兵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