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5月29日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时指出,要“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谆谆嘱托、殷殷期望,给广大科技工作者以极大鼓舞。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军事科研领域向来竞争激烈,充满挑战性、对抗性、风险性,只有时刻保持创新自信,才有可能抢占科技制高点。1955年10月,钱学森排除万难从美国回到祖国。有人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回答:“外国人能搞的,难道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他们矮一截?”5年后,我国第一枚弹道导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时隔6年,我国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这就是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创新自信。
我们倡导的创新自信,既源自优良传统、深厚经验,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品格。几十年来,从“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高温超导、中微子震荡、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我国的一些重要科研领域,瞄准国际一流科研水平,从“跟踪”到“并行”、再到“引领”,这一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树立自信、巩固自信、实现自信的过程。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军事科研事业取得大的进步,一些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同时,也存在不少瓶颈和短板,制约着新质战斗力的生成和提升。直面差距、承认不足,知弱而图强、知耻而后勇,才是真正的清醒和自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奋起直追,就没有什么能阻挡住我们自主创新的步伐。所谓的难点、痛点也完全可以转化为创新点、增长点。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数十年,造福神州大地。如今,年届九旬的他仍怀一个“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创新,要有目标,要有自信。今天,我们已经拥有坚固的科研“底盘”、健全的制度体制、独特的资源禀赋、过硬的人才队伍,这就积攒了敢于自信的底气,关键看有没有敢字当头、凤翥鹏翔的勇气。
真正的自信是一步步干出来的。当前,国防科技创新环境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正处在一个需要创新、必须创新的重要历史时期。难关当道,如果总想着这个有难度、那个有风险,遇事先露三分怯,则“终无收效之期”。只有树立“干大事”的信心,精神上挺直腰杆,实践中扑下身子,切实把心血凝注于复杂科学命题上,才能迎来重大科技突破的功成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