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强军路上离不开拼搏的身影


■本报记者 刘建伟

采访沈子阶,记者脑海中不时闪现着许多老兵的身影。有叫得上名的,也有叫不上名的。

从事军事新闻工作20多年来,记者上高原、下海岛、走边防、蹲连队,结识了很多像沈子阶一样优秀的老兵。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年轻时征战赛场,赢得赫赫名声。可随着年岁的增大,身体机能的下降,他们又都不得不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挥泪告别赛场,退出人生的高光时刻。

诚然,这是人的生长规律。科学研究表明,25岁左右,人的各项身体机能达到最高峰;25岁以后,身体各部分开始逐渐衰退。诚如沈子阶所说,特种兵吃的是青春饭,这话一点儿也不为过。

其实,沈子阶面临的“二次冲锋”,又何尝不是所有为打赢刻苦训练的军人的缩影。随着我军人才结构的不断改善,军官和士官群体的服役年限都较过去相应延长,自然而然带来了他们年龄的增大。

“年龄大了,腿脚慢了、手也笨了,身子骨不如以前刚强了。”基层营连许多四级军士长以上的老士官坦言,“二次冲锋”是他们共有的困惑与难题。

透视沈子阶转型的心路历程,我们在感动感慨之余,收获诸多启示——

老兵不老,军魂永驻。铺纸提笔写转业申请,沈子阶可谓是“一步三回头”。那种难舍里,流淌着他对党、对祖国、对军队、对这身军装爱到骨子里的真挚情感。这种爱,让“沈子阶们”甘于苦累、乐于付出;这份情,让他们一往无前、勇于牺牲。哪怕时光流转,哪怕年龄渐长,这份初心始终不会变,这股热血始终滚烫奔涌。

老兵不老,矢志奋斗。从“当打之年”的佼佼者,到年龄渐长后的转型,像“沈子阶”一样的老兵们,从未离开。尽管皱纹爬上了脸庞,但他们依然站排头立榜样、携后辈打冲锋。他们身上,闪耀着永葆奋进的老兵光芒,彰显着对挫折不言败、面对极限敢挑战、面对困难顶上前的老兵风采。

老兵不老,岁月安好。因为有了像“沈子阶”一样负重前行的老兵们,人们才能更好安享生活的幸福、岁月的安好。尽管他们青春已老、芳华已逝,但人们相信,守护着祖国、支撑着民族的老兵们,永远不会老!

我们想对战友们说,如果你彷徨了,请你看一下沈子阶的故事吧,这里有你前行的力量!

我们想对战友们说,新时代是属于挑战者的时代,也是奋进者的时代。强军路上离不开我们拼搏的身影!

新时代,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将给我们带来更加广阔的奋斗平台。让我们像沈子阶等老兵们一样,在通往打赢的征途中,冲锋不止,奋力向前!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