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他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


■本报记者  刘建伟

经历这场特殊的交接仪式,聆听仪式背后的感人故事,记者久久沉浸在感动之中。

人们常说,穷地方、苦地方,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可近距离接触这几名可亲可敬的军代表后,记者想到了更多:在祖国一个个鲜为人知、荒无人烟的地方,有很多跟朱日和训练基地站军代表们一样的官兵在坚守。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活环境越艰苦,越是舍不得离开!

他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那是因为信仰的火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是中华民族走向辉煌的精神支柱,也是人民军队的灵魂所在。人有理想就有目标追求,人有信仰就有精神支柱。采访中,无论是舍不得离开的军代表张东宇,还是越困难越坚持的主任孙东,他们都坦诚地说:是理想和信仰在支撑他们留下来。他们的话,让记者想起了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多数人因看见而相信,少数人因相信而看见。”战争年代,人民军队有理想有信仰,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和平年代,同样因为有了无数像张东宇、孙东、张威伟、杨斌一样信仰坚定的年轻官兵们,强军兴军事业才蒸蒸日上。

他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那是因为他们对强军事业爱得深沉。复兴之路,承载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深沉梦想;强军之路,谱写着一支英雄军队的铁血荣光。这些荣光,正是像这些军代表们一样的官兵勠力付出积攒起来的。无论多苦多累,他们都不退缩、都不愿离去,是因为他们心底怀揣着对人民军队、对强军兴军事业的无限深情,是因为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早已成为他们的共同目标、内心渴望。诚如军代表张东宇所说,舍不得离开,因为他早已融入了朱日和;舍不得离开,因为他爱这里爱得深沉。那是一名军人对自己战位的深爱与痴迷。这样的深厚情感和共同愿景,犹如溪入大海汇成滚滚洪流,最终汇聚成波澜壮阔的强军实践。

他们为什么舍不得离开?那是因为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试金石。感悟朱日和训练基地站军代表的不舍、坚守与热爱,我们都能感受到:大漠边关,他们的工作看似平凡与普通,又是何等的不凡与伟大;在遥远的朱日和训练基地站台上,他们那一道道立身为旗的身影,又是何等的英勇和忠诚。就像军代表们所说,青春岁月、军旅生涯,在朱日和工作的日子,那是他们人生中分量最重的时光!所以,他们才发自内心地愿意在这个艰苦的地方“自讨苦吃”;所以,尽管风沙大、困难大,他们干事创业的决心更大。

品味人民军队的“朱日和”,记者越品味越是豪情满怀:都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我们军人来说,诗在哪里?诗就在边关冷月、铁甲洪流的男儿豪情里。远方在哪里?远方就在雄伟壮阔的祖国边疆、就在艰苦偏远的万里战场。

当前,强国强军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迫切需要每一名青年官兵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撸起袖子加油干,迫切需要每一名青年官兵扎根基层、奉献边疆,就像朱日和训练基地站的军代表一样,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扎最深的根,开最美的花,成就一段累足成步、磨杵成针的光辉岁月。

亲爱的战友们,我们的梦想与强军兴军的伟大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无数个你我他的奋斗正在支撑、推动这支伟大的军队铿锵前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