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完成穿插任务!”
炎炎夏日的一个午后,第77集团军某旅一场对抗演练前,某连班长周传果掷地有声地立下“军令状”。然而当战斗临近尾声,他所率领的穿插分队仍迟迟未能抵达预定作战地域。
军令如山,赏罚分明。可令记者感到不解的是,在当晚的复盘总结会上,一名作训参谋却站起来作检讨:“错不在周传果,在我。”
战士贻误战机,参谋为何主动揽责?会后,该旅参谋长滕益权道出原因:原来,在周传果的穿插路线上有一处高山冰川,此处积雪及膝、暗冰密布,通行十分困难。由于不了解冰川路段徒步行军速度,这名参谋只是按照平原标准大概估计了个数值。
“同样一种情况发生在平原与高原,数据有着天壤之别。不掌握这些数据,打起仗来难免会吃‘糊涂亏’!”滕益权告诉记者,为摸清作战底数,他们还专门派人前往实地调研,将高原山地各类地形的行军速度精确到小数点。
这并不是吹毛求疵——在去年野外驻训的一次演练当中,由于官兵缺乏对高原条件下飞行数据的研究,某型无人机在常规飞行高度内遭遇发动机停车。
“别小看一组作战数据,它会直接影响一场战斗的胜负。”忆及此事,滕益权深有感触,“野外驻训,就是要在实践中一层层揭开高原的神秘面纱。”
采访中,记者便遇见了这样一群追着数据跑的官兵。
“高原的天,娃娃的脸;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肩扛着沉重的气象器材,往来奔走在雪山之巅,该旅气象保障分队队员们总爱哼唱自己作词谱曲的这首《问天歌》。
“由于高原天气变幻莫测,常为定下作战决心带来不便。为摸清预定作战地域的气象条件,我们就要利用好野外驻训时机,对气象进行观测。”谈及自己的工作,队员王进颇为自豪,“数据也是战斗力,征服高原从掌握数据开始。”
据介绍,连续4年的高原山地野外驻训,他们先后采集到万余组宝贵数据,内容涵盖高原山地条件下机动、作战、保障等方方面面。
这不,在近日的一次实兵演练中,记者就亲眼见证了以数据取胜的精彩一幕——
此一战,炮兵营奉命对“敌”进行火力封锁。然而战事刚起,该旅火力科参谋王刚却下令让官兵先行后撤数千米。
原来,为避免遭“敌”火力反击,王刚根据前期收集到“某型火炮在低气压条件下弹着点普遍偏远”的数据,提出“以退为进”的战法设想,将炮阵地后撤至原本的极限射程之外,巧借火炮“高原反应”,打出了“敌短我长”。
“如果说营区是作战理论研究的工作室,那么野外驻训场就是用数据为创新战法‘过筛子’的试验场。”王刚告诉记者,在各类作战数据的支撑下,他们已先后完成多项创新战法的可行性检验,为打胜仗增添了更多底数。
上图:该旅利用野外驻训时机,收集某型火炮作战数据。
周高恒摄
短评
向数据要战斗力
■第77集团军某旅副旅长 冷品品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对一支部队来说,破解“战争迷雾”、增加战争胜算,必须善于计算数据、掌握数据、运用数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官兵还缺少数据意识,有的在作战问题研究中定性多定量少,有的在作战筹划中缺乏精确的数据支持,以致出现一厢情愿设计战法、依靠模板排兵布阵、不计成本使用火力等现象。
随着战争形态不断演变,数据制胜成为信息化战争的必然之选。我们必须重视作战数据的采集、整理、运用等工作,注重利用实战化演训时机破解作战数据建设之困,将野外驻训场打造成为挖掘数据作战潜力的“试验场”,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