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霓虹灯下的哨兵”续写新篇章

——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十中队培塑“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纪事


■本报记者 张科进 吴 敏 特约记者 陈 超

卞卡迪,是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十中队上等兵,今年22岁。跟记者聊到“社会人”这个话题时,刚刚还十分健谈的他脸上露出一丝尴尬,随后便用略带自嘲的口吻说:“千万别迷信哥,哥当时只是个传说!”

此言一出,大家为之一乐,采访的氛围也活跃了起来。

卞卡迪个性十分鲜明,做事特立独行。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主意贼正”的那种人。入伍前,还在读大学的卞卡迪一边读书一边做生意,社会经历丰富。刚入伍时,他常以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社会人”自居,讲歪歪理连班长都拿他没办法。

令很多人没想到的是,入伍时曾声称“当兵只为补阅历,对入党没兴趣”的卞卡迪,在今年“七一”前夕,向中队党支部郑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以前,我觉得理想信念是虚无缥缈的,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当饭吃、当钱花。”谈起自己的变化,卞卡迪深有感触地说,“自从担任‘红色讲解员’后,通过学党史、讲党史,我的灵魂一次次得到提纯,人生的大目标也变得更加清晰了。”

十中队担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带的巡逻任务,每逢休息日都派出“红色讲解员”义务为游客讲解。去年,中队党支部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选派卞卡迪担任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义务党史讲解员。

“为什么成立之初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如今却成为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界最大执政党”“为什么那么多革命先辈不畏牺牲坚决跟党走”……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上,卞卡迪触摸党史中那一段段鲜活的记忆时,不断地叩问自己、审视自己、修正自己。

担任“红色讲解员”这段经历,让卞卡迪对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让他下定决心听党话、跟党走,当一名好兵。

“卞卡迪的转变,是中队坚持运用红色资源建队育人的一个成功事例。”指导员杨泽楠告诉记者,“中队驻守在上海最繁华地段,要求官兵对党忠诚的标准要更高、抵御侵蚀的能力要更强。抓好了青年官兵的思想培塑,就牵住了中队建设的‘牛鼻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队党支部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官兵头脑、用红色历史培塑官兵灵魂,引导官兵弄清“军队由谁缔造、为谁扛枪打仗”等问题,争当“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

在中队会议室,记者看到这样一份“塑魂”计划:新兵下连第一周定为“优良传统教育周”,组织的第一次活动是瞻仰中共一大会址,看的第一部电影是《霓虹灯下的哨兵》;每天看新闻后讲一个红色小故事,每周安排半天阅读红色书籍……

理想信念的火种一旦被点燃,便会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一次,一名男子手持折叠刀在上海市区的街道上对无辜群众行凶。危急关头,正在附近执勤的中队战士李春雷冲上前去,一招卷腕夺刀将持刀男子制伏在地。

信念如磐,“霓虹灯下的哨兵”续写新篇章。近年来,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共青团中央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军地共建共育基地”,多次被武警部队表彰为“基层建设标兵中队”。

激发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

■张科进

习主席强调,要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永远保持老红军本色。

青年官兵是基层的基础、军队的未来。他们思维十分活跃,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可塑性很强,正处在人生“拔节孕穗”、军旅“起步蓄力”的关键阶段,尤其需要红色传统的滋润和引导,扣好“第一粒扣子”。

“传统不是守住炉灰,而是热情火焰的传递。”十中队的有益经验启示我们:培养新时代红色传人不能泛泛地、空洞地谈传统,而要激发官兵传承红色基因的自觉,让他们主动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滋养,确保我军基因不改、本色不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