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长征副刊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当好“螺丝钉”


■第76集团军某旅供应保障队弹药器材分队分队长 李 思

今年是我入伍的第14年,也是我接触弹药专业的第10年。驾驶战车在广阔的戈壁滩驰骋,是我入伍之初一直所渴望的。但新兵下连时,由于组织需要,我被分到勤务分队光电器材修理工岗位,主要负责激光测距机、瞄准镜等常用光电器材维修。这对高中没读完的我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是靠着“在部队干出一番成绩”的决心,我硬着头皮“钻”专业知识,坚持干了3年,勉强算是入了门。

2010年底,单位弹药管理员岗位出现空缺,当时营里没人会、没人懂,岗位接替成了现实问题。“管弹药不就是点点数,‘站好岗’嘛!”凭着一股子“愣”劲,我主动揽下了这个任务,开始每天和弹药相伴。

然而,这个岗位只是貌似“轻松”。光弹药的识别区分这个基本功,就没少让我犯头疼。当时旅里最常用的弹药,少说也要有一百多种,每种弹药又有10余种参数。起初,我觉得对这些参数记个差不多就行了。结果,第一次保障演习我就挨了批,原因是对弹药性能参数“模棱两可”。

“平时打马虎眼,战时可能误供弹药,甚至贻误战机!”领导的批评让我一下警醒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到对所有弹药参数“一口清”。我将每种弹药的性能参数制作成“口袋书”,一有空就掏出来背记。另外,通过上万次的反复摸索,我对弹药有了“触觉记忆”,能够做到在无光条件下对近百种轻武器弹药快速精准确认。这样努力了1年多,我终于练出了全天候精准识别弹药的硬功,闭着眼睛都能“摸”出弹药种类、说出其性能参数。2012年,我参加集团军组织的创破纪录比武,取得弹药管理专业第一名。

随着任职时间的增长,我发现,要最大限度发挥出弹药的战斗效能,并确保训练安全,光记住弹药的基本性能参数远远不够,我还得摸透弹药的“脾气”,要成为全旅和弹药“最熟悉的人”,实现从“弹药管家”到“弹药行家”的转变。

前不久的一次高原实车实弹演练中,某合成分队拟请领某型弹药。我现场给出答复:该型号弹药在3000米以上海拔射击,容易发生炸膛!我综合考虑任务要求、弹药性能和高原环境特点,为他们提出了另一套更合理的用弹方案。演练过后,该合成分队主官打电话向我道谢,说我帮助他们有效规避了安全风险,更帮助他们提高了火力打击效能。

时间的积累和奋斗的积淀,终会收获成长与喜悦。虽不能驾驶战车驰骋,但我体会到:弹药管理员这个“小岗位”也是“大舞台”,是作战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只要肯拼,“小岗位”也可以干出大成绩,也可以书写亮丽的军旅青春。

近年来,部队常态化驻训雪域高原、戈壁大漠。为将弹药潜能发挥到最大,我逼着自己不断摸索创新弹药在高原和戈壁野外条件下储藏、管理的方式方法。其中,两项成果受到上级表扬。我深知,我离一名战场需要的弹药管理员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岗位就是战位。我愿甘当打赢的“螺丝钉”,在本职岗位上只争朝夕、奋发努力,努力让每一颗子弹、每一发炮弹精准击“敌”。

(特约记者相双喜、通讯员张颖科整理)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