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常想缺点不足处,才能少犯错误多进步;一个人只有心中警钟长鸣,才能耳边警笛不响
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画的肖像画中,许多成年人都只有一只眼睛。这很令人费解。画家如此解释:我用一只眼睛观察世界,而用另一只眼睛凝视自己的内心。
这种自我省察的思维品质是十分可贵的。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中华传统文化中历来重视自我省察。孟子曾说“反求诸己”,曾子留下“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宋代范仲淹每晚睡前有“自计”的习惯,“自计一日食饮奉养之费及所为之事”,也就是算一算自己拿的俸禄和一天所做的事情是否相称、有无亏心。如果相称,“则鼾鼻熟寐”;反之,“则终夕不能安眠,明日必求所以称之者”。明代王阳明说,“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意思是,如果想要寻找一位老师,那么一千个圣人都不算什么,真正的老师是那个原本就存在于我们内心的良知觉醒。古人的言谈举止、字里行间,十分注重省察己身,以是克非。这种高洁风范经过历史长河千年淘洗,至今仍熠熠生辉。
从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来看,自我省察同样为共产党人所重视,且体现为一种修养自觉、政治定力。在南方局整风学习期间,周恩来同志曾多次主持会议讨论如何“自我反省,各人检讨自己的缺点”。1962年,面对“大跃进”带来的后果,他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深刻检讨。这种严于自省的做法,让人感动和敬佩。陈毅元帅经常闭门思过,对自己严格要求: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不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作为?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谢觉哉坚持“跟自己打官司”,省察一言一行。吴玉章一辈子遵循“自省座右铭”,严于律己。焦裕禄则坚持在睡觉之前脑中“过电影”,及时校正言行偏差。足见,先辈们之所以拥有高尚品格、人格魅力和厚重底蕴,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自省自察当作淬炼党性、固本培元的“磨刀石”,进而具有了抵御歪风邪气的免疫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自我省察不是自我否定,而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否定之否定”哲学原理的遵循。一个人常想缺点不足处,才能少犯错误多进步;一个人只有心中警钟长鸣,才能耳边警笛不响。反观那些因违纪违法而栽跟头的党员干部,有不少曾是人们眼中的“能人”“聪明人”,他们往往都有荣光的“前半生”,但是因为缺乏自我省察的清醒,面对金钱、权力、美色等诱惑时,内心便起了波澜,思想上的“哨兵”开始打盹,心中的“烽火台”逐渐坍塌,背弃了誓言,淡忘了初心,最终成为前后不一的“两截人”,用“迟到的忏悔”为自己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
成为一名好干部,当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自我省察既是一种自我敲打,又是一种对灵魂和人性的拷问。念想一歪,身子必斜。一个人能否加强自我省察,既关系着修养水平,也影响到人生成败。党员干部主动反省、检讨自己,才能不断校正自己、完善自己,始终走在正道上;才能做人知不足,做事高标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才能成为品格养成、品行塑造、境界提升上的“带头人”,在思想道德修养上为广大官兵立起标杆。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