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看书都有自己的习惯,而我的习惯是先“啃皮”。如果把看书比作吃包子,那肯定先从皮入口。包子结构简单,皮、馅而已,书的结构比包子复杂,如果书的正文是“馅”,那么正文以外,还有封面、版权页、目录、前言、后记、附录等等,我统称之为“皮”。这就是我习惯先看的内容。
封面,是书的脸面。它会首先笑眯眯地映入你的眼帘,是你无法回避的邂逅。与一扫而过的人不同,我喜欢细细欣赏,尤其是封面的图案和色彩。你看:有的是一个背影,有的是一缕流云,有的是一支花朵,有的是一簇雪浪;有的浓烈、有的淡雅,有的简约、有的繁复,有的张扬、有的沉静,有的纤巧、有的粗犷……你能据此判断书籍的类型和题材、臧否设计者的审美和水平。我也喜欢欣赏封面上的文字,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书名是书的灵魂和眼睛,新奇独特的书名佐以美观的字体,叠印在相应的图案和底色上,令你沉思、遐想、赞叹;或是熟悉的作家,那仿佛老朋友不期而遇,过来与你聊天;或是陌生的新人,可能会把你带入新的世界,给你讲述闻所未闻的故事;出版社有自己固定的标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书的价值和分量。
看完正面,我会反过来再看封底,封底上的图案通常与书脊和封面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封底上通常印有精练的内容提要,右下角是条码、书号、定价等信息。
封面的延长内折部分就是勒口,通常印有作者简介和头像,读者看完后就会大概了解作者的情况。之后,我还要看几眼后勒口,那上面一般印有责任编辑、封面设计、版式、校对者等人的姓名。
衬纸或环衬下印有书名、作者、出版者的单张页就是扉页,又叫“内封”或“书名页”。扉页的背面一般为版权页,这是一本图书的出生证和身份证。主要载有在版编目数据、书名、作者姓名、出版发行者全称、地址电话、印刷者全称、开本、纸张规格、印张、字数、印数、书号、定价等信息,是供专业人员和部分读者查询、引用、统计图书信息的重要数据源。
三五分钟即可读完这些,接下来就是序言或前言。序言通常由德高望重的前辈名家所作,介绍作者的有关情况、书籍的主要内容、特点等,起到加重书的分量、评价宣介的作用。前言则一般说明撰书缘由、指导思想、书的架构、特点优长等。
随后便是翻阅目录,概览一本书的体要,了解本书的篇章结构、内容梗概和页码等。
至此,“啃皮”结束,下面就要“吃馅”——阅读正文了。“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浸一壶香茗,伴明月孤灯,且品且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