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工事,特指支撑结构采用预制构件组装并可多次装拆使用的工事,主要用于在临战前和战斗中快速构筑人员、装备等各类阵地防御设施,是战场生存工程保障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军队快速构筑能力、增强阵地防御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现代战争中,野战筑城应用的广泛性和构筑要求的快速性,让许多国家的军队更加重视研究发展装配式工事。以装配式工事为代表的阵地工程防护技术和装备器材,如今被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阵地工程建设。
战场“积木”由来已久
很多人都在电脑里玩过《红色警戒》这款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无论是雪野丛林、荒漠戈壁,还是街头巷尾、山地要塞,“指挥官”都可以根据敌情构筑工事、机动设防,从而对敌实施快速打击。
现实中,装配式工事是野战筑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是提高军队生存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在苏联《筑城的回首与展望》一书中提到,最简单的野战工事只要构筑迅速、正确使用,会对战斗胜利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装配式工事具备加工生产快捷、机动性强、现场构筑时间短,以及敌情、气候、地形等因素对构筑影响小等特点。军队将装备质量轻、强度高、便于机动的装配式工事应用于野战筑城,能够迅速满足战时机动作战和防护的需求。它的预制构件易于实现系列化、通用化、标准化,同时方便组装成多种不同用途工事,特别适用于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大型机械不便作业的地域,快速构筑抗力较强的阵地防御设施。
装配式工事作为军队作战防御的重要依托,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其用途,可划分为用于瞭望观察的观察工事、兵器射击使用的射击工事、指挥作业的指挥工事、人员物资掩蔽的掩蔽工事等;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折叠式、模块构件式和骨架被覆式等。装配式工事的抗力,因结构和材料的不同而不同。
整体折叠式工事,顾名思义就是工事结构平时是折叠起来的一个整体,使用时打开即可。如挪威一家公司生产的折叠式掩蔽部,由简易起重机或叉车在2分钟内即可完成架设作业。
模块构件式工事,主要由模块构件采用插、卡、销、扣等连接起来的工事,具有构件种类少、作业时间短、抗力等级高等特点,可根据作战需求调整空间大小。
骨架被覆式工事,是由硬骨架外加被覆板组成的工事。被覆板根据刚性程度不同,可分为柔性被覆板和刚性被覆板,具有重量轻、架设和撤收灵活等特点。
朝着“轻质坚固”方向演进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军队一直致力于装配式工事的研究和应用。从最初采用简便用材,如沙土袋、竹木等,到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波纹钢,再到新型复合材料等的使用,装配式工事逐渐增大科技含量,朝着“轻质坚固”方向不断演进。
工事最简单最原始的材料就是沙土袋、竹木。美军的管状沙袋射击工事,就是采用粗布口袋装沙构成的拱形掩体。木骨架制成的标准节段组合工事,一直为美军沿用。
20世纪初,抗力较高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开始用于构筑装配式工事。法国有一种装配式圆筒形掩蔽部,由6块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拼装而成,通过弹性橡胶将内部地板、结构板等构件连接起来,最大容量达60人,易于装配,机动性强,并可根据用途机动变化。
金属材料装配式工事,可减轻重量和材料用量,更适用于野战条件下快速装配使用。如波纹钢工事,在运输、组装等方面可减少3/4作业时间,受到各国军队的推崇。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能多次装拆使用的波纹钢工事首先在德国出现。美国早期研制的大容量波纹钢掩蔽部,可容纳100人连续生活2周时间。
钢骨架柔性被覆工事,采用金属材料做骨架,外蒙帆布或化纤织物,是一种区别于刚性结构的新型结构工事。英国有一种掩盖部由金属桩、横撑和拱形骨架组成,外蒙金属丝网布,2小时内即可完成构筑。若覆土超过0.5米,可防御155毫米炮弹打击,被北约国家军队垂青。俄罗斯也相继研发了包括“地堡”“甲壳-2”等系列在内的此类型装配式工事。
近年来,随着科技飞速发展,采用复合材料的装配式工事被广泛应用,其重量轻于金属材料,且施工时间大为缩短。如瑞典研制的玻璃钢夹芯罐式掩蔽部,质量为320千克,内部容积5立方米,可使人员和电子设备防御常规炸弹在5米距离上的爆炸毁伤。
此外,机动战术掩蔽部,也称集装箱工事,其形状结构、运输方式与民用集装箱相似,是一种可脱离运输工具独立设置、机动性好、内部环境较好、具有伪装防护功能的新一代工事。
直面未来战场的新挑战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战场透明度高、打击速度快,侦察打击往往实时或近实时地进行,战场呈现无轴线、无界限、全方位流动的非线式态势。这对野战阵地防护提出了新的挑战,装配式工事必将在体系、功能、防护手段等方面迎来新发展。
瞄准战场阵地功能需求,实现装配式工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要求野战阵地功能一体化,同时要求作战力量结构和作战布势组织实施一体化。为了满足战场需要,装配式工事必须根据作战力量结构、遂行任务、作战布势和地理特点等,在相应种类、数量和功能等配置上形成体系,使各工事能够根据全方位、立体防御的要求随机应变,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一体化配置,以利于野战阵地发挥整体功能,提高作战保障效益。
改变传统被动防御状态,提高抗高新武器打击能力。随着战场侦察探测能力增强和高新武器打击毁伤效能提升,装配式工事必须改变过分强调防御的被动状态,既立足于自身防护能力的提高,又着眼于对打击武器的对抗与拦截,向主动防御方向发展,构成攻防结合的阵地配系。如建设完善的工事防护预警系统,及时发现识别各种潜在威胁;以防侦察监视、防精确打击和防电磁毁伤为重点,在工事周围形成多重防御网络,增强装配式工事在透明战场下的生存能力。
研发新型轻质防护材料,提升工事野战适用性。为使装配式工事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机动作战的需要,诸多军事强国均在工事构件选材、设计、储运等环节上求突破,着力增强野战工事的机动性。在工事构件选材上,可研发如高强波纹钢、压型钢板、高强铝合金、高强玻璃纤维树脂等新型轻质高强材料,在保证工事具备较高抗力的前提下,使工事构件轻型化,提升工事在高原、山地等复杂地形环境下的适用性。
优化工事构件设计,完善配套保障体系,提高构筑快速灵活性。通过通用化组合、模块化配置、标准化插接设计,以实现各类工事构件的快速组装和多功能布局。同时,建立装配式工事生产加工、储备基地和运输保障网络,确保工事构件更加迅速便捷到达布设区域。研发装配式工事构筑和拆收配套机具,提高阵地工程构筑的机械化水平和作业效率,有效缩短工事布设与构筑周期。
可以预见,未来战场将会出现更多新型装配式工事,像搭积木一样实现野战阵地工程的快速构筑,将极大提升军队战场防御能力。
上图为俄罗斯模块构件式波纹钢工事。
下图为俄罗斯骨架柔性被覆工事。
图片均来自网络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