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军营观察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教育亟需一场“供给侧改革”

——新疆军区某师破解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难题新闻调查(上)


■梁五一 张硕田 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雪振

思想政治教育聚力备战打仗,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图为新疆军区某师官兵进行战术强化训练。周凯威摄

在军营,思想政治教育这个话题与每一名官兵息息相关。

谈及军旅期许,不少战友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描述:“进来一坨铁,出去一块钢。”如果把军营看作是一座熔炉,毫无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那团跳动得最欢快的火焰”。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培养“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锻造“四铁”过硬基层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决定着基层官兵的思想素质,反映着基层单位的全面建设层次,也体现了领导机关的指导水平。

新疆军区某师领导在基层调研思想政治教育落实情况时发现,今年第一季度,一些单位官兵的教育笔记“厚度惊人”。

“教育就像大货车,刚刚‘上路’就‘超载’了。”一些官兵除了吐槽教育量大,还毫不避讳地指出了名目繁杂、秩序混乱、学用脱节等问题。该师领导对此深受震动。

为了掌握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多乱杂”问题的真实底数,切实找到问题根源,寻求破解之道,该师组织了专项调查研究。今年2月,新修订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正式颁布实施,新《纲要》对做好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成为该师破解教育“多乱杂”问题的主要依据。

于是,该师展开了一场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供给侧改革”。

该师调研组的第一项工作,是请基层官兵为一些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画像”。

层层加码扛不起——有的连队主官表示,从上级机关到基层营连,从宣传部门到业务科股,层层都在安排,教育越搞越多。“上面千把锤,基层一根钉,谁敲过来基层都得接着,被压得喘不过气。”

安排太满理不顺——某团宣传干事坦言,落实过程中临时性通知太多,随机性要求太多,什么工作都强调“先行”,教育秩序被打乱,教育日主题不明确,内容“一锅煮”。

内容太杂学不透——有些基层官兵总结了“教育七多”:学习文件多、集中大课多、讨论交流多、对照检查多、掌握要点多、背记内容多、笔记检查多。

一次调研,发现了教育内容“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该师基层思想政治教育亟需一场“供给侧改革”。

如果不是这次调研,该师官兵不会想到,每周都要落实的教育,会跟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名词联系在一起。

是你讲什么我就听什么,还是我想听什么你就讲什么?对基层官兵来说,后一种想法比较“奢侈”——留给基层自主教育的时间实在太少了。

这是新疆军区某师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天。

午饭前的最后一堂课,某团上士肖翔感到有些煎熬。一个上午,这已经是他上的第3堂授课辅导了。

他瞪大眼珠顶住不断下沉的眼皮,想要把指导员梁帅讲的话听清楚。

肖翔不知道的是,指导员梁帅其实也处于一种疲劳状态中。就在前一天上午,梁帅按照计划刚刚准备完风气建设教育教案,又接到要求进行保密教育的通知。

时间有限,想想各级要求,梁帅一咬牙,决定一口气给大家讲完,效果可想而知。

肖翔的煎熬、梁帅的无奈,反映的是当前基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矛盾——教育内容很多,但对受教育者来说,“你给的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你又给不了”。

教育之多,到底多到什么程度?该师机关作了统计——该师部队每年按50个教育日计算,平均每个教育日要上2堂课。这还不算各单位的“自选动作”。

如此多的教育,机关也“统”不过来,制订教育计划的宣传干事经常陷入一种左右为难的境地。

一位团政委坦言,现在存在一种认识误区,总觉得领导亲自上课就是重视。殊不知,一个领导一年上两次课,层层落实,基层官兵面对的就不少了。有时一个月4个教育日,团以上领导就讲6堂课。

然而,官兵的真正需求并没有被满足。听完主题教育第一专题的延伸辅导,某营战士肖黄桂说,上级要求延伸辅导要结合实际,基层授课时就把连队大小琐事都“塞”进延伸辅导,以为是“接地气”,听起来却像是加长版“连队晚点名”。

“改变刻不容缓。”该师一位领导说,必须立即在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发动一场“供给侧改革”。

创新教育配合活动形式,要从解放思想开始

夜深了,某团宣传股股长肖渊对着面前的电脑屏幕,连着抽了好几根烟。

闪烁的光标后,是此次教育配合活动“六个一”中的最后一个。他想了很久,实在想不到还有什么活动能很好地契合此次教育。

肖渊深知,当前基层的训练任务繁重,如果活动安排得过于复杂,那基层就必须打足提前量做准备,且很难找到相应的时间落实。

就安排老兵回访吧。肖渊最后选择了这个机关出力多、对基层干扰少的活动。

类似这种“六个一”的安排,是当前基层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常态——一次教育延伸出的配合活动纷繁复杂,必搞的讨论交流、写心得体会,常见的读经典书籍、看红色电影、唱战斗歌曲,时不时出现的事迹报告会、检讨反思会,以及对照检查、剖析反思、设清单台账等。据统计,2019年全年,该师一名基层战士参加的讨论交流、对照检查等活动多达60余次,很多时候这些活动都是“新瓶装老酒”。

对其他一些配合活动官兵同样存有异议,30%以上的官兵曾因为文艺汇演等活动牺牲休息时间进行排练,有12%的官兵认为,部分配合活动实际效果一般。

有的机关干部坦言,有些活动确实超出了基层官兵实际能力,明明没有时间组织官兵学习音乐、美术等特长,一些配合活动却还是要求基层交“作品”。没有相关特长战士的连队,不得不东拼西凑应付了事。

去年年底,某团宣传干事刘安泽接任连队指导员,本想借助辩论赛和大量网络素材把教育搞活,没想到有人赞同,也有人提出顾虑,而且,提出顾虑的竟然是本连的思想教育骨干。

有的骨干担心辩论赛气氛太活,不像平时的班排讨论那样容易把握导向,有的骨干担心网络素材用得太多,影响教育的严肃性……

“创新教育配合活动形式,要从解放思想开始。”刘安泽感到要做的工作比想象中的更多。

有什么样的检查评比导向,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落实效果

基层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到底为何受限?

“检查模式过于僵化教条。”某营教导员表示,检查的导向往往决定着基层开展工作的思路,部分工作组在检查时导向不对,在细枝末节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让基层官兵发怵。

一次,上级工作组到某连检查教育落实情况,为了弄清没交对照检查的到底是哪几个人,整个办公室忙了近一个小时。虽然只是指出问题没有通报,指导员冯毅还是惊出了一头汗。

“教育落实方面被检查出问题可是大麻烦。”冯毅这样解释自己的紧张。

事实上,有的上级机关检查教育落实情况往往没有按职级和责任进行区分,谁来检查教育都是翻本子、看笔记,提问应知应会,重过程不重结果,重留痕不重效果,重数量不重质量。基层有时只好教育搞一套,迎检再来一套,字不好看的笔记藏着,层次不高的心得体会掖着,无形中空耗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教育的实施和检查,这二者本应相辅相成,但现实中二者却频频“顶牛”。

基层怕出问题,宁可因循守旧不创新,更有甚者把创造力用在寻找“迎检秘诀”上。该师宣传干事赵龙发现,个别战士为体现读了书,把书折折叠叠让它“厚”起来。

其实,压力也并非总来自上级,一些基层主官也存在认识误区。有的主官片面追求迎检材料的种类齐全、分类精准,配合活动搞得声势浩大,生怕上级看不见。

某排排长汤世友说,上级评定连队教育质效的标准,连队也在各排应用,上次自己汇总教育资料、装订分类、讨论发言都作了精心安排,相关经验先是在连队推广,后又在全团推广。但面对这样的推广,汤世友着实高兴不起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教育的“多乱杂”?调研中,官兵说法莫衷一是。

作为受教育者,战士石云感觉问题的根源出在教育理念上。作为经验丰富的思想教育骨干,他不止一次地听到新兵吐槽,说教育日就是一个“大杂烩”,从学条令条例到事故通报,从传达各类文电到首长讲话精神,不划重点,不分层级,让人来不及咀嚼就咽下去,“消化不良”是必然的事。

其实,石云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在一次“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前,他曾准备反映教育负担过重的问题。本打算在已完成的教育授课中,挑出那么一两个不重要的,以证明教育内容可以有所精简。结果挑来挑去,每次授课都有白纸黑字的文件要求,他只得作罢。

石云说,“有来头”的教育一场接一场,前者变成了后者有规可循的“先例”,已开展的没人敢随意减下来,新的教育内容每年又在不断推出,堆到基层自然越积越多。

长此以往,就必然会有层层加码的检查以及教育效果上的事与愿违。

教育为何“多乱杂”,详查细究有根源

探究教育“多乱杂”问题的根源,该师时任宣传科科长吴仕磊认为,问题同样出在相关部门干部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方面。

该师调研结果显示,一些针对性的教育,有的单位明明已经搞过了,上级通知到后,由于害怕承担责任,不得不按部就班又搞一遍。一些专项教育,有的单位明明不存在这类问题,但出于“担心不搞有风险,照单全收最保险”的考虑,仍一五一十地搞一遍。

对于吴仕磊的看法,某团政委蒲城栋表示同意。他认为,纵观部队教育统筹现状,机关不愿“统”、基层不敢“统”的问题比较突出。上下都不“统”的结果,就是所有教育一股脑儿地推给基层。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某连指导员表示,基层出于检查“过关”的目的,本可以结合的不敢结合,本可以推迟的不敢推迟,只能丁是丁卯是卯地落实,教育内容越积越多就成了必然。

狭隘的“地盘”意识也亟待破除。在某团政治工作处主任董飞看来,为了工作好开展,机关各部门往往会通过安排教育来强调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却不交给政治机关统一部署,如此就难免造成教育内容多头布置、时间安排相互撞车。

指导员冯毅说,名义上基层连队每月至少有1天时间搞自主教育,但一月4个教育日,3个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留给基层的1天经常面临许多临时教育活动的冲击。

教育者能力素质欠缺,是影响教育效果提升的一道“坎”

如果把时间更多地还给基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否一定有明显提高?

这样一纸“军令状”,没有多少指导员敢签。

一位刚上任不久的指导员表示,现在自己讲课全靠之前的知识储备。近年来,各级的备课时间普遍被压缩,指导员作为指挥员有自己的专业和训练任务,还承担着查铺查哨、谈心谈话等经常性工作,等到静下心来学习和备课,通常是熄灯号吹响后一两个小时了。

“上级也组织新任职主官集中培训,但是时间较短,如何抓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只用一天时间一带而过。” 某营教导员赵军说,该师举办过“干部夜校”,几次想把主官纳入,都因主官工作太忙而放弃。

能不能通过向下放权解决问题?排长文威感到,作为连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指导员也不敢过多地下派工作,尽管累一点,自己完成总比交给班排长放心。

提到能力不足,指导员张卫波说,对一些政治理论,自己的解读功力也不到家,有些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

客观上,指导员之间也存在能力差异。从教育效果来看,口才好、文笔好的指导员备课授课会容易一些。在精品课评比中,有的指导员仅凭脱口秀一样的理论串讲就赢得官兵喝彩,击败花费大量时间做课件但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指导员。这种差距,让不少因此落败的指导员感到“很受伤”。

贯彻落实新《纲要》,指导员们普遍感到了实实在在的能力危机。但从本质上来讲,与其说教育的“多乱杂”挤压了基层的能力发挥空间,倒不如说繁多的教育内容也同样掩盖着基层教育者的能力短板。当教育者没法把教育搞得丰富多彩、入脑入心的时候,“多乱杂”可能就成为一个无奈之选。

版式设计:梁 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