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军人修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


■李照达

●转“危”为“机”,事在人为。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既是对危机处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机遇把握能力的检验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习主席多次就如何看待危机、化危为机作出重要论述,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明了前进方向。

安危相易,福祸相生。“危”中有“机”,“危”可转“机”,体现了辩证法、矛盾论的深刻哲理。《道德经》中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危”与“机”是对立统一的,两者同生并存、相伴相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辩证看待“危”与“机”的关系,不能只见“阴霾”不见“阳光”。“危”中有“机”,“机”中有“危”;克服了“危”即是“机”,错过了“机”就可能面临“危”。对待危机,既要认识到危险因素,更要看到机遇成分。只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困难再大也可以战胜,危险再大也可以转化为机遇。

转“危”为“机”,事在人为。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内因起决定性作用。“智者虑事,虽处利地,必思所以害;虽处害地,必思所以利”。面对风险和挑战,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因素。“但凡那些杀不死、打不垮、消不灭的,必将把你变得更强大”。只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正视危机,迎难而上,就能转“危”为“机”;畏首畏尾,犹豫逃避,只会坐失良机。所以,面对危机,我们应当主动思考、科学分析、积极求变,不懈怠、不麻痹,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当下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新机。

越是面临困难,越要坚定信心。黄金有价,信心无价。英国作家王尔德说:“困难只因更美好的明天而焕发生机。”化“危”为“机”,重要的是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社会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不可能总是在一帆风顺中向前发展,往往是在曲折中向前推进。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信心在希望就在,勇毅前行则未来可期。危机总是短暂的、相对的,发展才是长久的、永恒的。危机挑战面前,不能灰心丧气、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失之东隅”可能会“收之桑榆”。只要坚定信心,危机终会有转机,甚至会变为发展的契机。要始终秉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于困境中求突破,于阴霾中寻找曙光,终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无事深忧,有事不惧。“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在危机中求机遇,应防患于未然。“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党员干部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和见叶知秋的敏锐。只有把各种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挑战认识得更到位一些,把准备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才能在危机来临时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直面挑战,化险为夷,在化解危机中开创新局。

事业是干出来的,机遇是拼出来的。每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既是对危机处理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机遇把握能力的检验。自强者强,无为者危。“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履险如夷、化危为机不可能自动实现,更不可能拜对手所赐,靠的是主动应变、奋力攻坚,靠的是主动作为、真抓实干。奋楫扬帆,才能引领潮流之先;“干”字当头,才能打开机遇之门。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能力是练出来的,更是拼来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增强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能力,既要努力学习、增加知识、厚实底蕴、开阔视野,更要在实践中发扬斗争精神,奔着矛盾问题去、迎着风险挑战上,在斗争中增长才干,在历练中积累经验,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进。唯有如此,在危机来临时,才会于无路处开新路,具备化危为机的底气和能力。

(作者单位:中央军委政法委)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