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蒙古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镇出发,一路向西。经过800余公里穿沙公路的颠簸,记者终于到了阿拉善军分区挂钩帮扶的额济纳旗苏泊淖尔苏木。
“远方的朋友,一路辛苦了,请你喝一杯酥油茶……”记者一行刚一下车,就被牧民巴特尔盛情邀请到他家的蒙古包。
“以前我总觉得红柳根烤的羊腿香,梭梭柴温的奶酒醇,可这样烧掉的是牧民们赖以生存的草场啊。草场沙化后,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远走他乡。”提起过往,如今已脱贫的巴特尔感慨道。
谈起军分区的帮扶,牧民们赞不绝口。2012年以来,阿拉善军分区、额济纳旗人武部与苏泊淖尔苏木广泛开展互学互帮互促活动,帮扶建强了嘎查党支部,培养了一批民兵致富带头人。
2018年,阿拉善军分区联合军地几家单位,扶持民兵骨干刘勇创立尼特其乐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如今,合作社的养殖园里,已有上千只牛、羊、驼、兔,2万平方米的温室里种满香蕉、石榴等戈壁上稀缺的瓜果蔬卉。漫步在瓜果飘香的温室大棚,刘勇说,军分区帮助他们打通“种、养、育、订、运、销”链条,初步形成“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产业模式,带动22户贫困户增收致富,为集体经济注入循环发展的动力,使当地彻底脱贫摘帽。
合作社会议室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牧民们围着几名专家饶有兴趣地问这问那。“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额济纳旗人武部政委张斌介绍,他们坚持每月开设致富增收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前来传经送宝。
回到蒙古包,巴特尔推开窗户,指着后山生态工程兴奋地说:“这几年,军分区帮我们在牧场里种下了2000亩梭梭、白刺等沙生耐旱植物,嫁接了苁蓉、锁阳等经济作物,加上国家退牧还草的草原奖补和合作社分红,一年下来有10万元进账,牧民们都乐开了花。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大家都说,共产党好,解放军好,小康生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