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生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流动的“铁骑乐队”


■钟 迪 郭 宏

“你总是微笑着,那样有底气。生活的不容易,从不会提及……”“父亲节”这天,在海拔3700余米的雪域高原某驻训场,“铁骑乐队”正在为战友们演唱新创作的歌曲《爸爸的心房》。

“‘铁骑’是我们高原汽车兵的特有文化品牌,寓意朝气蓬勃、一往无前。”“铁骑乐队”创始人、川藏兵站部某运输连指导员唐永军介绍说。

唐永军个子不高,满脸“高原红”。他和战友们常年驰骋在川藏线上。3年前,爱好音乐的他萌生了组建一支乐队的念头。他号召身边战友共同参与,组建了川藏兵站部“铁骑乐队”,乐队成员中既有干部、文书,也有驾驶员。

三千里川藏线,汽车兵生活的苦与乐、沿途的风景与艰险、官兵的生死情义都成了“铁骑乐队”创作灵感的源泉。

高原兵歌

夏日的西藏,正值雨季,川藏线沿线飞石溅落、泥石流频发。这天,一台运输车正慢速通过牛塔沟。驾驶员姜海洋透过刺眼的阳光向远处眺望,发现汽车右前方15米处的一个山坡上,突然尘土飞扬。不一会儿,一块巨石犹如受惊野马滚落下山。千钧一发之际,姜海洋一把抓住方向盘,紧盯飞石滚落轨迹,快速调整方向,同时一脚踩住加速踏板,迅速打开应急灯。3秒钟!巨石将路面砸出一个大窟窿。姜海洋驾驶的汽车以不到5厘米的距离与“死神”擦肩而过。

夜晚,车队抵达兵站。白天战友经历的惊险仍深深触动着唐永军。他顾不上疲惫和缺氧,连夜创作了歌曲《出征》。

“军号声声催征程,军旗猎猎士气如钢。吼一腔挺起钢铁脊梁,奏一曲豪情万丈。英雄的钢团将士,一往无前不可阻挡。”第二天车队出发前,唐永军利用车载电台,唱响这首旋律激昂的新歌,为战友们加油鼓劲。

像这样有感而发的即兴创作,是“铁骑乐队”创作的常态。坐落在海拔近5000米怒江山风口的邦达兵站,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冰冻期最长的兵站。一年春节,一场暴雪过后,兵站四周白茫茫一片,从山上引入炊事班的水渠被厚厚的冰块冻住。官兵拿着铁锹、踩着冰雪,沿路凿冰取水,准备年夜饭。

得知这顿特殊的年夜饭后,乐队成员饱含深情地创作了歌曲《战位上的兵》,将边关将士卫国戍边的真挚情感化作音符、融入歌中。歌曲在网络上发布后,感动了许多网友。

金珠玛米

川藏线不仅是一条国防运输线,也是藏汉民族团结的纽带。“我们行驶在路上,常能遇到藏族儿童向车队行少先队队礼、藏族阿妈亲切地招呼……”乐队歌手银明超介绍说。

去年,然乌等地普降暴雪,道路能见度不足20米。受降雪影响,然乌沟发生雪崩,道路中断、车辆受阻,数百名群众被困。深夜,气温骤降至-10℃,路面积雪厚度超过15厘米。接到驻地政府求助信息后,兵站官兵冒着风雪,一边协助地方政府疏导交通,一边为群众发放食品、药品等物资。经过连夜奋战,受困群众转危为安。

这些年,官兵在任务途中帮扶遇险受困群众、抢修地方抛锚车辆等情况不胜枚举。也为“铁骑乐队”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你是我的姐妹兄弟,是我心中圣洁的雪莲花……你是高原的守护神”,他们创作的歌曲《金珠玛米么么哒》,展现的就是解放军与藏族同胞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带不走的思念

每年高原再起风雪时,总会看到即将告别军营的老兵依依不舍抚摸战车的情景。这条生死线上,不仅有他们的青春记忆,更有带不走的思念。

老兵汪胜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新兵那年,一天,当车队行至雀儿山时,由于雪大路滑,车子一下子侧滑到悬崖边,右后侧的车轮几乎悬在崖边上。坐在副驾驶座位的汪胜瞬间惊出一身冷汗,失声喊了出来。幸亏驾驶员经验丰富,换挡、踩油门、转动方向盘……随着车身一阵剧烈地晃动,汽车最终脱险。

汪胜怎么也没想到,当一名汽车兵竟会如此危险,甚至有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退伍后,汪胜再一次回到川藏线,当遇见熟悉的车队时,他不停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举起右手向每一辆军车敬礼。

眼前的这一幕感动了车队的官兵。唐永军也深受触动,他带领车队抵达营区后,利用有限的设备,经过几天努力,赶在老兵们离队前,创作完成《祝福你老兵》,作为送给战友们的特殊礼物。

一路行来一路歌,组建3年来,“铁骑乐队”已先后创作了《不能回家过年的兵》《感动路上你和我》《世上谁最美》等10余首军旅歌曲,被战友们亲切地誉为“流动的乐队”。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