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锅庄欢舞新生活

——回访少数民族摘帽村系列报道④


■本报记者 吴 敏 特约记者 冯来来

浏览相关视频
请扫描二维码

“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连成通途;一栋栋新楼房,遍布峡谷美丽村寨……”穿越怒江峡谷,车行碧罗雪山,在海拔2000米的崖坡上,星星点点散落着蓝顶黄墙的千脚楼。尚未进村,欢快的傈僳山歌已飘进耳中。

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市洛本卓乡色德村,记者见到了村里的“乡土歌手”阿华。身着传统麻布短衫、及膝黑裤,满脸笑容的他问记者:“我把傈僳族群众的新生活写进了歌里,好听不?”

色德寓意“色秀德美”。千百年来,大山养育了色德村的傈僳儿女,却也阻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脚步。过去,全村不通水电,没有手机信号,贫困发生率高达75.5%。

2017年底,武警上海总队和武警云南总队联手帮扶色德村,先后开展扶持特色产业、完善教学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等9个扶贫项目,助力1708名贫困群众脱贫摘帽。如今,全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6844元。

“傈僳族群众和武警官兵心连心,共同庆祝建党99周年。”村委会里,村民胡春梅通过视频连线,与在中共一大会址参观见学的武警上海总队执勤四支队十中队官兵同上“云党课”。中队指导员杨泽楠在视频里告诉胡春梅:“傈僳族特色农产品进上海商超很快就要实现啦!”

疫情期间,傈僳族群众的农产品销路受影响,武警上海总队和武警云南总队联合扶贫工作组多次优化调整帮扶方案。6月中旬,杨泽楠随工作组重返色德村,持续推动“云南产-上海推-全国销”的产销衔接模式。

“在色德村,‘云党课’可火了!”70岁的村支部书记大扒付说,从第一次视频连线参观中共一大会址,到如今在田间地头就能线上学习致富经,党建帮扶强化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氛围浓了,傈僳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变了、干劲足了。

过去,色德村家家户户“茅草作顶树作梁,三块石头围火塘,屋里同住牛和羊”。参与村集体企业经营的村民乔玉华告诉记者,如今,他们一家年收入达到4万元,住上了140平方米的安居房,用上了各类家用电器,实现厨房、厕所、畜厩分离,过上了新生活。

摆满新书的图书室,摆放着钢琴的舞蹈房……已更名为“武警八一爱民小学”的色德完全小学,几年前还是“教室漏雨漏风,课桌板凳缺腿少脚”。教师张慧芳介绍,以前,傈僳族儿童人均受教育时间仅5年半。“现在,他们能用电脑同步收看上海名师讲授的网课,看到大山外的精彩世界啦!”

石头路变身水泥路,太阳能路灯照亮山谷,古老的村寨每天都有新变化,傈僳族群众开心地跳起锅庄舞、唱起新山歌:“是党改变了峡谷人民的生活,带领我们迈向幸福的明天……”

视频制作:杨泽楠、易建业

视频编辑:赵燕飞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