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连队最让我信赖的班长骨干,非上士袁海莫属——他不仅专业技术过硬,更重要的是,但凡交给他的大小任务,他都能够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然而,前不久发生在袁海身上的一件事,让我开始意识到自己在骨干人才培养上的“懒惰”与“缺位”。
那天早上,连队接到通知,要求派人协助机关构筑野外环境下的宿营伪装。出于信赖,我习惯性地又将这项工作安排给了袁海,我相信凭他的认真负责和丰富经验,定会马到功成。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袁海带队前往机关后不久,保障指挥所演练的某型卫星台站出现技术故障。此时,除了袁海对这个刚刚配发的新装备略懂门道,全连再无一人具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随即,我一边重新指派一名骨干前去接替袁海,一边让袁海迅速赶往演练现场。可山路崎岖难行,纵然他紧赶慢赶抵达现场,也耗费了近1个小时的时间,幸好故障并不复杂,没有对演练造成太大影响。
虽未酿成大祸,可这件事却给我敲响警钟。细细想来,当时在接到协助机关构筑伪装工事的通知时,连队并非仅有袁海一名骨干能够胜任此项任务,可为何偏偏还是落在了他的头上?
原因恰是因为我对袁海的信赖正逐步变成依赖,致使连队在骨干使用上陷入“越顺手越使唤、越不顺手越没事干”的恶性循环。
认识到这个问题之后,我开始注意将事务性工作分配给年轻同志,放手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能力;而一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则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对一重点帮带。至于袁海,可没闲着。从诸多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的袁海把时间精力全部投入到战斗力建设上,由他编写的某新型通信装备操作规范已成为全连官兵开展训练的“黄金指南”。
(田鸿儒、张海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