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7月底的一天,嘉兴南湖上,停泊着一艘单夹弄中型画舫,舫中13位外地青年从中午11时开会直到傍晚6时,依然满脸兴奋,不见一丝倦容。会议闭幕时,尽管四处阴霾笼罩,危险四伏,代表们还是轻轻呼出了时代的强音: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
一湖烟波无声,满楼烟雨动情,一场“开天辟地大事变”在阴霾中上演。
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伫立南湖的岸边,久久眺望清波荡漾的远方。眼前这艘红船,全长约16米,宽3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当时开会是在中舱内举行。中舱放一方桌,桌上摆设茶具,周围放着椅凳,前舱搭有凉棚,房舱设有床榻,后舱置有厨灶等物。
船艄系一小拖梢船,这是干啥用的呢?工作人员介绍,这艘看起来年代已经久远的小船是当年接送代表们的船。在“一大”中途停会后,代表们从上海北站乘早班火车来到嘉兴,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这艘小拖梢船接上了船。根据王会悟的回忆,代表们都是以游湖为名。当时,考虑安全,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的僻静水域。
南湖红船,你那被历史课本言简意赅概括的内容中蕴藏着怎样的传奇色彩?那被历史浸染过的岁月后面又是如何的烽火连天和惊心动魄?
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0周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成立,以湖中烟雨楼作为馆址。因开会之船早已不知所踪,当年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直接当事人王会悟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审定认可。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陈列在烟雨楼下万福桥旁,供群众瞻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这只仿建的“红船”,不仅集无锡丝网船、灯船的优点于一身,而且船上的屏风、气楼的雕刻图案,如花卉和戏曲人物等表现得栩栩如生。
时隔5年后,董必武重来南湖,他登上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一首:“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
红船一旁便是烟雨楼。这楼是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烟雨楼正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挂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烟雨楼前起风雨,蹉跎岁月见真金。这幢古楼宛若一位历史的老人,当年他张开怀抱热情欢迎来这里开会的每位代表,也兴奋地目送他们远去播撒火种。如今,他依然坚守在这里,为寻根追源者讲述当年见证过的每一个细节。
南湖风光旖旎,四季宜人。春天,湖畔柔柳如烟;夏秋,湖中菱田绿如秧畦;冬日飞雪时,湖上银树琼宇。春夏间阴雨天气,景色迷人,其时烟霭似纱,雨丝如雾。明人费元禄记述说:南湖“其妙在轻烟沸渚,山雨欲来时,夹岸亭台乍为明灭,而渔船泊舸微茫破雾,但闻橹声伊轧耳”,赞为人间胜景。
“静静的水面上笼罩着薄烟,刚从云雾中挣扎出来的朝阳喷发出红晕,一只普通的乌篷船荡漾在晨光霞霭中……”伫立在这艘光芒四射的红船前,我感慨万端,思绪激荡,党的“一大”代表们那低沉的声音也犹在耳边回响,他们用永恒的真理,熔铸成特制的铁锤和银镰砸碎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铸就了国旗上的五颗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