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野外驻训大家谈


编者按

酷暑恰是练兵时!当前,全军许多部队斗烈日、抗高温、战风沙,集中精力开展野外驻训。根据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规定,部队每年野外驻训时间不少于4个月。能否把这一实战化训练的“黄金期”,变成战斗力增长的“跃升期”,直接关系到部队的训练质量和实战能力。现推荐一束野外驻训如何训出“野味”的思想火花,以飨读者。

多些“陌生感” 少些“熟悉度”

■洛旭阳 林成峰

据报道,某旅在今年的野外驻训中,打破了训练场地几年不“挪窝”的惯例,把官兵拉到生疏地域、复杂环境等条件下摔打锤炼,有效提升了部队的实战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开展野外驻训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构设逼真的训练环境,在近似实战的条件下摔打部队,推动训练由操场走向战场。对于一支部队来说,平时在复杂陌生环境中练得越多,战时随机应变的底气就越足。岳家军坚持“崎岖路、河溪沟、荆棘处,正是练兵之地”,因而赢得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美誉。如果长期固守“一方水土”,哪怕练到“轻车熟路”,走上战场也容易“水土不服”。

随着我军实战化训练的深入推进,部队在复杂环境、陌生地域条件下作战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个别部队在野外驻训时追求“熟悉度”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有的单位每年驻训都拉到同一个地方,每场演练都在同一种地形,每次进攻都是同一个高地。如此“熟能生巧”,尽管看起来有声势、有效果,但打仗不可能专挑自己熟悉的地形。这种“巧”实为投机取巧,不值一哂。

战场永远比想象的复杂险恶。戈壁大漠、山岳丛林、江河湖海,都是部队天然的练兵场。各部队在野外驻训时,不能因为保安全、图舒服等原因,在地形上趋易避险。相反,应在地理环境、电磁环境乃至气象环境等方面,力求与作战环境相一致,努力用训练环境的“陌生系数”提升战场对决的“打赢底数”。

多些“没想到” 少些“老一套”

■覃 杰 鲁茸七林

解放战争中,一位留过洋的国民党将领被我军俘虏后说:“我并不认输,因为你们打的不是正规战。”这位被俘将领头脑中的“正规战”无疑是军事教科书中的“套路”。训练有标准,打仗无套路。我们在组织野外驻训时,也应多些“没想到”,少些“老一套”。

野外驻训是锤炼部队战斗力、锻造官兵军事本领的“磨刀石”。无论是部队机动、课目设置,还是组训模式、战地管理,都应贴近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的实际来设计。特别是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节奏加快,战争的不确定性、突然性和残酷性急剧增加,对指挥员和战斗员的应变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只有平时多些“出乎意料”,多设难局、险局、危局,战时才能做到“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奇正相倚的战场,从来就拒绝本本主义和循规蹈矩。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共产党打仗,没有什么老样。”然而,个别部队在野外驻训时,训练内容死守“老一套”,“年年都上一年级”;演练追求“不走样”,“依据脚本走程序”。如此按图索骥,脱离了“战场”这个最大的实际,同样是和平积弊的表现。

谱不可尽弈之变,法不可尽战之奇。各部队应按照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打仗需要什么就苦练什么、部队最缺什么就专攻精练什么的要求,积极破旧立新,科学筹划组织,尽可能多地设置“意外情况”“突发情况”,逼着官兵开动脑筋,“不拘常法,临事适变,从宜而行”,力求在训练场上能贴近实战、在战场上能决战决胜。

多些“野战味” 少些“生活味”

■李金城 王 聪

野外驻训不是简单的场地转换,更不是体验野外生活。某战区要求部队 “不把驻训当‘住训’,不把战场当操场”,这一训练理念和务实之举值得倡导。

俗话说,温室里养不出万年松,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把部队拉到野外驻训,绝非简单的场地转换,更不是体验野营生活,而是为了更好地贴近战场环境练兵。战场的艰苦性、残酷性,决定了野外驻训与舒适安逸无缘,与吃苦受累相伴。护国元勋蔡锷将军认为:“习劳忍苦,为治军之第一要义。而驭兵之道,亦以使之劳苦为不二法门。”“生活味”“营区味”越浓,“野战味”“硝烟味”就越淡。野外驻训如果少了“野”味,就背离了实战化要求,也锤炼不出官兵的血性胆魄和过硬本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官兵在吃、住、行等方面适当进行改善理所应当,也无可厚非。然而,有的部队过于追求保障条件,带了一些与打仗无关的坛坛罐罐;有的部队曲解正规化管理,什么都要求整齐划一;还有部分官兵除了携带统一规定的战备物资外,还自购了品种繁多的其他食品。这种“过度保障”,不但起不到摔打官兵、磨砺部队的作用,而且会助长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远离打仗的舒适,一丁点都不能带到驻训场。各驻训部队应树牢“离开营区即进入战场时间,展开驻训就按照打仗节奏”的观念,多一些“严酷”、少一点“舒服”,多一些“野战味”、少一些“生活味”,着力锤炼官兵的吃苦精神、战斗精神和作战素养,全面提升部队的备战打仗水平。

(作者单位:陆军军事交通学院)

多些“实打实” 少些“空对空”

■胡益鸣

说起野外驻训遇到的难题,从机关到基层,每名官兵都有话要说:组织教育难、安全保密难、官兵休假难、购物洗澡难、文化娱乐难,甚至连手机充电、取个快递都成了挠头事。诸如此类的困难,看似小事,但决不能小视。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这些困难,才能解除官兵的后顾之忧。

习主席曾在《之江新语》一书中指出:“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野外驻训期间,困扰基层官兵的操心事、揪心事和烦心事较多,满腔热情地办好这些“天大的小事”,可以更好地激发官兵投身野外驻训的热情和干劲。比如,官兵整天挥汗如雨地训练,最盼的是能喝口水、冲个澡,有的单位就送上了绿豆汤、开设了淋浴车。这种心贴心、实打实的服务,自然受到官兵欢迎。

客观上说,这些“天大的小事”,领导干部和机关不办有不办的说辞,办起来往往很繁琐费事,办好了也很难“显山露水”。所以,个别领导干部和机关为此便推诿塞责,把基层官兵的呼唤当作耳旁风。

“将之求胜者,先致爱于兵。”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应牢固树立“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观念,采取更加务实、贴心、到位的举措,设身处地为官兵着想,为他们多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作者单位:武警工程大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