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跑5公里,不跑‘400米’。”
400米障碍,看起来距离短,但实际难度不小,一趟下来耗费体力颇大,因此成为了一些官兵心中需要克服的“障碍”。
走下障碍场,徐银鹏脸上带着惯有的憨笑,而他身边的一些战友却苦着脸,低头弯腰,大口喘着粗气。
“大个子,你这优势忒明显了。”几位战友对徐银鹏的身高不乏羡慕。徐银鹏2米01的身高,轻松一跃就过了矮墙,高墙的高度和壕沟的深度比他还少了1厘米……几个战友普遍觉得困难的项目,对于徐银鹏来说反倒成了拿手好戏。
当然,凡事皆有利弊。2米01的大个子也有自己的苦恼。
高中刚毕业,18岁的徐银鹏就报名参军。可一到新兵连,不少班长看到徐银鹏是又爱惜又叹息——大长腿、体格壮,跑步应该没问题;重心高、反应慢,战术、队列估计悬。
不久,一连串的考验让班长对他只剩下了叹息。
新兵营头一回对班排进行3公里摸底,徐银鹏就冒了泡:还没跑到一半,他就因为“弯道超车”,不小心把脚扭了,钻心的疼让他不得不一瘸一拐地败下阵来。徐银鹏拖了后腿,导致全班垫了底,班长俞东阳只能憋着生闷气。
大个子的囧事还有很多。迷彩服上的补丁数他的最多,而且大都集中在后背、臀部,铁丝网上随风飘飘的布条不少都是从他衣服上扯下来的。队列会操前,班长俞东阳千叮咛万嘱咐,让他控制好步幅,压着步子。可上场一紧张,他就使劲迈着“流星步”,全然忘记了身旁的战友,排面就像波浪一样弯弯曲曲。被班里个矮的小伙伴埋怨自然是少不了的,“大个子”自己也感觉很郁闷。
“看来个子太高,真不适合当兵!”接二连三的挫败感让徐银鹏的苦恼转变成了心事,经常挂在脸上的憨笑也难得一见了,战友们的安慰亦迟迟未能化解他的“乌云密布”。
“这是咱们的前辈,比你矮几厘米,刚来时和你差不多,可后来成了师里有名的全能王!”直来直去的班长俞东阳把徐银鹏拉到一幅照片前,没说多余的话,让他对着照片站了十分钟。
“懂了么?明白没?”
“明白了,班长!”
一个“90后”,用一个“80后”老班长的成长故事,解开了一个“00后”的心结。
此后,训练场的水泥地上多了一排排白色的横杠杠,两道杠之间的距离正好是75厘米,这是徐银鹏练队列的专属场地;每天清晨,战友们还没起床,操场的跑道上就能看到他独自奔跑的身影……几个月下来,他脚底板的茧厚实了起来,小腿上的肌肉线条也明显起来。
而徐银鹏也知道,这才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逆袭之路少不了笨鸟先飞的加练。绑沙袋、吊单杠、练憋气、翻轮胎、上独木桥、5000米跑……徐银鹏将自己和战友在体能上的差距一点点地缩小。
一个周末,正在打电话的俞东阳被突然站在身旁的徐银鹏吓一跳,满是沙尘的脸上露出一排洁白的牙齿, “班长,我合格了!”手上破了皮,身上满是土,这肯定又是去练400米障碍了。俞东阳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他已经记不清这是徐银鹏多少回偷偷跑去加练了。
对于2米01的徐银鹏来说,最大的困难是单杠。为了让他训练方便,俞东阳特意给他“定制”了一个场地:单杠下面挖个60厘米的坑,这样一来吊杠就方便了。从一分钟到五分钟,从一个茧子到满手泡,从只能曲臂悬垂到引体向上达标,这一米见方的地方见证了徐银鹏的蜕变。
通往梦想的路上必然会充满荆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言弃,梦想终会照进现实。如今徐银鹏三公里跑进了11分钟,单杠也是十几个起步,身高优势在400米障碍中更是充分体现出来,消失许久的憨笑再次浮现在他的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