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不久前,山东省冠县“落榜生”陈某某,16年后报考成人高考时,意外发现自己曾被人冒名顶替上了大学,随后辗转多个部门进行求证。据了解,冠县已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调查追责,冒名者已被停职,学历也被注销。
【评论】
无独有偶。山西临汾仝卓伪造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案,已进入追责阶段,其继父和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查处。此案处理“快、全、严、重”,体现了惩治违法行为、维护高考公平的决心,也及时回应了公众关切。
这两起事件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都违背了高考规则、践踏了高考公平的底线。高考事关一个人的前途,甚至影响一个家庭的命运,最需要讲求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然而,每一起高考舞弊案的背后,绝不是当事人在“独舞”,往往有一张扭曲的关系网,有一条见不得光的操作链条。
今年受疫情影响被推迟的高考即将举行。同时,军校招生、征兵、文职人员招考、士官选晋等工作也陆续展开。这些工作牵扯官兵切身利益,敏感性强、影响力大、关注度高,容不得半点闪失,来不得丁点马虎,必须以公开求公正,以公平赢兵心。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公开才能确保公正。个别单位在敏感事务上虽无违规之处,却时常引起官兵“猜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公开不及时不全面。无论是笔试面试,还是体检政审,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摊开手掌看,不握拳头猜”,能公开的全部公开、能公示的现场公示,事事见阳光、时时受监督,最大限度减少人为操作空间,让官兵切实感受到“透明”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