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军事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风险


■田 园 刘静怡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系统性风险,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不仅会导致自然灾害、粮食减产、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也可能增加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暴力冲突发生的概率。从历史来看,气候变化对战争频次与作战方式均有一定影响,对国家安全带来严重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安全问题,应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气候安全风险,全面提升系统应对能力。

气候变化对军事安全带来重大影响

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与战争频次。大量事实表明,气候变化促进了冲突的产生,是“威胁放大器”,可以加剧冲突区内的政局动荡。同时,气候变化还会改变各国军力部署,并且影响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

气候变化影响战争和冲突频次。纵观历史,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始终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气候变化影响降水、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因资源匮乏而引发的战争比比皆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从而引发生活资料的短缺,在这种生态压力和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战争高峰期和社会动乱随之产生。美国国防部2014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气候变化是“威胁放大器”,使全球范围内贫穷、社会不稳定等现象恶化,进而“导致恐怖活动和其他形式的暴力事件发生”。

气候变化改变各国军力部署。气候变化也对各国军力部署产生深远影响。2014年10月,美国国防部发布《国防部气候变化适应路线图》,强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美国利益和军事的威胁,军方必须有所准备,并在军事行动中将其考虑在内。除美国外,俄罗斯、加拿大、丹麦、澳大利亚等国,也极为重视研究气候变化对军力部署的影响。

气候变化影响作战效能。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直接影响军事人员、装备和设施安全,影响武器装备效能发挥及部队作战行动,制约部队战斗力的形成和提高。例如,海平面持续上升,将直接影响岛屿和沿海军事战略部署及战场建设;海水温度变化,将对潜艇的隐蔽深度、水下精确制导武器带来影响;极端天气使军事人员和武器装备无法发挥实际效能,部队的作战训练难以正常展开。

健全应对气候安全风险的长效机制

习主席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科学把握气候规律,在加强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中长期气候安全战略目标,健全应对气候安全问题能力建设,实施保障气候安全的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共建维护全球气候安全的国际规则,着力减轻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水资源、生态、能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减少气候变化对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的影响,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安全,应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强化政策协同。应对气候变化涵盖多个领域,涉及国家安全中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等多个方面,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推进不同部门的政策协同,切实提高气候安全的保障水平。实现既能有效应对气候安全挑战,又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能源安全、带来经济利益。如投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不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也有助于降低沿海地区和其他基础设施面临的气候脆弱性和气候风险。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健全实时、高效、常态的气候安全风险监测分析预警机制。密切跟踪掌握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的动态变化,切实加强监测预警和预防,建立并完善集气象灾害监测、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及灾害风险处置于一体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业务体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阻止或控制灾害蔓延,从源头上化解气候安全风险与挑战。

强化应对措施,构建全领域、韧性式、网格化的气候安全风险应对体系。气候安全影响多个领域,应在生产力布局、基础设施、重大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在农业、林业、水资源、气象等重点领域和沿海、生态脆弱地区不断提高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重点关注与极端天气事件和灾害相关的农业、水资源、生态、健康安全风险加剧等问题的应对。加强韧性式风险应对体系构建。充分考虑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重大突发事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坚持平战结合,规划时要预留避难场所与应急救治建设用地,强化城市的风险应对能力。完善网格化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加强重大突发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协同协作救治机制。

提升治理能力,完善统筹、协调、可持续的气候变化适应能力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应对气候变化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辅相成。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制度建设。科学开发并合理利用气候资源,着力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