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新疆军区某红军团组织建制连拉歌比赛。听闻连队里有新同志担心拉不好,指挥通信连指导员蔡明明拿出了珍藏多年的《拉歌本》。
“别小看这个泛黄的《拉歌本》,它里面可蕴藏着连队官兵的凝聚力和精气神!”连队拉歌员、四级军士长周兴对《拉歌本》情有独钟。周班长是《拉歌本》的主要创作者之一,说起这本拉歌“秘籍”的诞生,总会勾起他“兵之初”的难忘记忆。
15年前,周班长还是个列兵。由于通信连那几年连续未评上先进,官兵士气有些低落。刚履新的司令部杨协理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想了不少办法。为了鼓舞官兵士气,每逢大型集会,他都派通信连与兄弟单位进行拉歌。美其名曰:“给通信连的兄弟加点‘黏合剂’!”
军心不齐时,歌也拉不好。连队几名拉歌员各吹各的号,各排战友各唱各的调,输给其他连队是常有的事。周班长回忆,有一段时间,通信连遇到与其他连队拉歌,甚至连“叫板”的勇气都没有。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局面让全连上下很没面子。形势所迫,各班班长、骨干们主动坐到一起研究拉歌词、拉歌调和组织形式。有人提议,“不如编一个《拉歌本》,把每次比赛的经验和临场指挥技巧等都总结出来”,大家一拍即合。
“拉歌的招数示例:问答式、歌唱式、数板式……”全连上下群策群力,《拉歌本》的初始版本就远远超出大家的预期。内容上不仅涵盖了各类拉歌词,而且配有针对不同对手、环境的拉歌技巧。渐渐地,这本《拉歌本》成了战友们业余时间爱不释手的“必修读本”。
光说不练假把式。为形成合力,每次看新闻、搞教育前,值班员都会组织全连练上几嗓子,连队训练间隙也会主动找友邻单位“拉一拉”。
让人欣喜的是,随着连队的拉歌水平日渐提高,官兵士气和精神风貌也得到稳步提升。后来,连队骨干们总结,“拉歌”战绩的优劣犹如连队风貌的“晴雨表”。《拉歌本》虽小,作用不小,高度的荣誉感把全连官兵的心紧密联结在一起。
战友们与《拉歌本》相伴的日子,也并非百战百胜。2015年,连队随上级远程机动至海拔4500多米的喀喇昆仑高原。一次,通信连所在团与兄弟单位共同观看军区文工团的慰问演出。部队刚一落座,对面一阵声浪便把军歌拉起来了。通信连主官主动请缨,誓要代表团里拉赢对手、捍卫荣誉。连队现任连长李海疆那时还是名新排长,他第一时间站上了指挥的位置。
“铁流滚滚尘飞扬,对面的歌声更嘹亮;歌声荡漾演兵场,欢迎对面亮亮嗓!”李海疆选用了《拉歌本》里“一辙到底”式拉歌法。但无论他怎样在台上喊,台下战友的反应却明显不够热烈。
“高原上高寒缺氧、风沙漫天,大家嘴都张不开”“气温接近-12℃,动作刚做一会儿,手就冻僵了”……事后战友们说。
这件小事触动了李海疆,他领会到:任何招法都需要因时而变、因地制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高原驻训场的第一次按纲建连形势分析会上,李海疆就从拉歌这件小事说起,与骨干们一同分析高原训练的特点,认真排查连队在应急预案和训练内容设置上的各种细节问题。最终,凭借细致地准备,连队圆满完成了高原使命课题训练任务。
今年夏天,团里广泛开展“强军有我·挑战极限”群众性创破纪录活动。拉歌,再次成为各连烘托氛围、激发队员斗志的拿手好戏。通信连的文艺骨干们不仅活用了《拉歌本》中的技巧,还借助喇叭、哨子、竹板等器材扩大声势,与歌曲、拉歌词及拉歌队形巧妙结合,为挑战者们加油助威。
“场边战友那排山倒海的声势,仿佛每个人喉咙里都放着面战鼓,给了我巨大的鼓舞。”上士石德雪说。最终,他在比武场上以优异成绩打破了线路架设综合作业课目的全团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