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部队官兵严格落实实战实训、按纲施训、从严治训的要求,不断深化练兵实践。但是,诸多实战化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亟需正确看待,摆上桌面去解决。
“像打仗一样去训练”,不应只是一句口号。炮长余闯倒在了实战化训练的演兵场上,又坚强地站起来回到自己的战位。如果把这件事仅仅看作一个孤立事件,或许只是偶然,但若把它放在历史的维度去审视,可以发现偶然之中蕴含着的必然。
2014年10月,在古田召开的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牢固树立了战斗力标准。练兵备战、谋战务战成为军队最强音,部队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面貌一新。余闯这一代青年官兵,大多数是呼吸着新风正气踏入军营的,“战斗力标准”这一思想观念深深扎根于他们的心底。“打赢”二字重若千钧,“时刻准备打仗”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观念和行动。
“安全工作”作为部队的保底工程,历来深受各级领导重视。诚然,任何时候都必须紧绷安全弦,这本无可厚非。我们反对的是消极保安全、以牺牲战斗力为代价保安全。当前,部分单位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抓安全工作“矫枉过正”,出现“安全标准”左右甚至淡化“战斗力标准”的现象。诸如“年初出事,白干一年;年末出事,一年白干”等顺口溜,就形象地道出了基层官兵的无奈。
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多是基层官兵谈“错”色变、望“错”生畏的“怕洗碗摔碗”心态,还有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风险捂着头、出了问题躲后头的“鸵鸟心态”,却很少去反思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其实,基层部队有许多像余闯一样的新时代好战士。他们扎根基层、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忠于使命,在关键时刻冲向前,在危险时刻敢担当。如何让“余闯们”多起来?最需要解决的是为实战化训练打开“安全枷锁”,解开官兵思想上的一些担忧和束缚。
据报道,某外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每年因事故损失飞机20~30架,而在实战中战损率几乎为零。他们的“零伤亡”就是以训练中有伤亡为代价的,他们认为:平时的付出就是对战时的储蓄。
当前,在深入纠治和平积弊的时代背景下,大环境倒逼着我们对与备战打仗要求不符的现象问题进行整改,很多令人欣慰的变化正在发生:危不施训、险不练兵少了,严战严训、实战实训多了。
训练是“不流血的战斗”,战争从来就是高风险的投入,训练与实战贴得越紧,难度强度越大,其风险性就越大。但归根结底只有打得赢,才是最根本的安全。只有坚持用战斗力标准去衡量、检验、评估部队的训练质效,查找不符合实战标准的深层次矛盾,积极破除消极保安全意识,才能推动部队训练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才能确保我军在战时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