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相交的那一刻,两人都笑了。
不是“冤家”不聚头。6月上旬的一天,第77集团军某旅训练督导组成员、作训科参谋王廉明,与该旅电子对抗连连长潘永鹏又一次相遇。
此时,电子对抗连正在学习室内组织专业训练。检查过参训率、考核完教练员后,王廉明在训练检查登记本上郑重写下“良好”。
任务结束,潘永鹏将王廉明一路送到连队门口。
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这对“冤家”才打完一场“官司”,两人的争论甚至“闹”到了该旅首长机关——
那天,王廉明从车轮滚滚、杀声震天的合成营训练场检查完后,来到电子对抗连训练场,却发现训练计划表中明确的场地上空无一人。于是,王廉明找到潘永鹏,严肃地说:“明天交班会,通报批评!”
“我们的专业训练适合在室内组织。”潘永鹏急忙拉着王廉明解释。
推开连队学习室的门,只见官兵头戴耳机,眼睛紧盯电脑屏幕,一场复杂电磁环境下对抗训练正悄无声息地进行……
可是,王廉明坚持按“规矩”办事:除天气影响外,包括军事理论学习等静态训练在内的所有训练,都必须在室外集中组织,以确保秩序正规、管理方便。
争执最终变成僵持。两人决定一起去找旅作训科科长“仲裁”。科长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将此事写进次日交班会讲评稿。
交班会上,作训科科长详细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引起该旅领导的深刻反思:检查训练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训练。各专业特点不同,怎能拿“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专业?对此,他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检查实战化训练,不能只看形式和秩序,而要在评估训练实效上下功夫。只要从实战需要出发扎实训练,安安静静、没有声势又何妨?
随后的党委议训会上,该旅领导要求纪检监察科展开专项调研,并组织召开机关基层双向讲评会。他们发现,以往的训练检查有时重形式轻效果,过分强调队形整齐、穿戴规范、气氛热烈等。遇有上级检查督导,个别基层单位专挑那些“热闹好看”的训练课目,显得正规有序、热火朝天。
“练为战,不为看。”针对这一要求,该旅全面转变工作思路,作训科针对不同专业,分类细化检查标准,检查重点从训练秩序转移到成果质效,检查方式也改为以分层次随机抽考为主。比如,后勤保障专业点多面广,以工代训是常态,检查时就要兼顾小远散单位。同时,他们指导基层灵活施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训练计划,及时上报备案即可,不必机械落实。
离开电子对抗连前,王廉明提醒潘永鹏,新装备即将配发,要带领连队官兵立足现有装备提前谋划,扎实打基础。
编 后
将以战领训落到实处
■高立英
实战化,是军事训练的根本属性和本质要求。简而言之,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
有时训练搞得热火朝天,固然热闹好看,但是“练为战,不为看”。
军事斗争准备实践告诉我们,无论是基层组织训练,还是机关检查督导训练效果,有且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实战要求。训练场上,任何过分强调形式和秩序而忽略内容和效果的做法,都是形式主义。
将以战领训落到实处,一方面需要基层组训和参训人员紧贴作战任务、瞄准作战对手,实打实开展训练;另一方面,党委机关检查训练也必须更新观念,用好“指挥棒”,最大限度缩小训练与实战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