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万里,雪域巍峨。青藏铁路交错的伏线,勾勒出唐古拉山壮丽的轮廓。西去拉萨的列车,鸣着悠扬的汽笛相互致意,疾驰而过,相向而行。
“敬礼!”一队巡逻官兵停下脚步,面向列车庄严致意。
武警西藏总队那曲支队唐古拉中队下士兰杰牵着军犬“大黄”,伫立在营区外空旷的高地上,凝眸注视最后一缕霞光漫过天际。
每年4月至10月,唐古拉山脉时常有喜马拉雅棕熊出没。成年的棕熊体长超过3米,体重达400多公斤,立起身子更显得异常魁伟。这些棕熊并不怕人,常常结队在中队营区附近觅食,对官兵们的人身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
5月初的一个深夜,天寒地冻,皑皑白雪覆盖大地。“大黄”像往常一样在营区附近巡逻,小眼睛“滴溜”转着,仔细观察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突然,雪地上传来重重的脚步声,只见2只棕熊正摇晃着笨重的身体,朝营区走来。
“大黄”警觉地发现了2位“不速之客”,浑身毛发顿时竖起,伸长脖颈冲着棕熊不停地嗥吠。
棕熊听见了犬吠声,停下脚步,双方开始“对峙”,嗥叫声此起彼伏。
“大黄”的警告似乎没有成功,棕熊径直向营区扑来。霎时间,“大黄”向前一跃准备发起攻击。谁知其中一只棕熊已经冲上前,一口咬住了“大黄”,狠狠地甩了出去。
受伤的“大黄”在雪地里打了个滚儿,使劲抖了抖身上的积雪,又转回头冲上去,死死咬住了那只棕熊的脖颈。
棕熊受伤吃痛,大吼一声扭头就跑。它的同伴见势也不敢“恋战”,仓皇逃走……
“大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拖着受伤的左前腿,深一脚浅一脚地追赶棕熊,它的伤口渗着血,一路染红了野径上的积雪。最后,“大黄”把2只棕熊驱逐至3公里外的沱沱河畔,方才回头……
其实,就连中队许多年轻战士也不知道,训练有素的军犬“大黄”,曾是羌塘草原上一只流浪的牧羊犬。
几年前的一个秋天,时任军犬班班长的下士王大牛,在沱沱河畔发现了仅3个月大、饥寒交迫的它,随即将它带回营……
初到军营,中队官兵看它浑身披着金色皮毛,为它取名“大黄”。“大黄”也像懂事的孩子似的,见到官兵们就摇起小尾巴,亲昵极了。
一年后,在王大牛的精心喂养和耐心训教下,“大黄”成长为一只训练有素的军犬。跨障碍、扑咬、气味分化、迹线追踪等训练课目,“大黄”都完成得像模像样。
一次在山顶训练“卧下守候”动作时,“大黄”不小心失足跌落灌木丛生的山谷,一声嗥叫后再无动静。官兵们奔下山去,哭喊着寻找。可直到太阳落山也寻不见“大黄”,大家只好先回营,等翌日天亮再组织战友们一起来找。
没承想第二天清晨,“大黄”一瘸一拐地回到营区,它的右前腿摔断了,几处伤口还在渗着血。王大牛抱着“大黄”哭得像个孩子——在荒凉高原相守相伴,“大黄”早已是官兵们不愿失去的“亲人”。
岁月流转,“大黄”和王大牛有了默契。聪明的“大黄”对王大牛的一个眼神、一个指令都能心领神会。历年来,在支队组织的军犬技能比武中,“大黄”的考核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那年深夜,王大牛站哨执勤时,一只野狼突然纵身跳进护栏,露出獠牙闯入炊事班。“大黄”见状,飞身扑上去撕咬野狼,野狼嗥叫着反击……虽然最终赶走了野狼,“大黄”的头顶却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留下一块疤痕。
长篇小说《藏獒》中,“冈日森格”(藏语意为:獒王)的故事在中队官兵中流传甚广,每次领到牛肉罐头,战士们都舍不得吃,一定要奖励给“大黄”。大家眼里,“大黄”就是唐古拉中队的“冈日森格”。
2018年,上士王大牛服役期满即将退伍。临行前,大牛握住“大黄”的前肢,依依不舍地说:“以后你的责任更重了,你要代替我,守护好这里!”懂事的“大黄”眼里泪光闪闪,和他的新班长兰杰一起,一步一踱地把老班长送到那曲腹地,送上通往青海的列车。
今年5月“大黄”光荣退役,战友们心疼它,将它送到山下营区。那天,中队指导员李明辉专门去看“大黄”,回来说着说着流泪了:“它换了新环境不吃不喝,临别时追着汽车一路狂奔。”几天后,李明辉又把“大黄”接了回来。那天,“大黄”回家了,官兵们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