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6月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用一枚“猎鹰9”火箭,将第8批60颗“星链”卫星送入地球轨道。自2019年5月首批60颗“星链”卫星发射入轨以来,该公司的“星链计划”已进入稳步实施阶段。
深厚的军方背景
2015年1月,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提出“星链计划”,拟于2019年至2024年间发射约12000颗卫星到近地轨道,构建一个巨型3层卫星网络。这3层分别位于距离地面340千米、550千米和1150千米的轨道上,最终使所有卫星联成一个巨大的“星座”,提供覆盖全球的全天候、高速率、低成本卫星互联网服务。
按照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定,卫星轨道和频谱资源主要以“先到先得”的方式进行分配。“星链计划”的实施,有助于美国进一步抢占有限的低轨卫星空间频谱资源。有关文件显示,该公司还计划增加3万颗卫星,使“星链”卫星总量达到约4.2万颗。
尽管SpaceX公司表示这些卫星将用于组建天基互联网,但考虑到“星链计划”背后深厚的美国军方背景——部分发射场建在美国范登堡空军基地内、技术验证试验列入卫星和空军战斗机进行保密互联的内容、美国军方提供大量资金支持将应用场景拓展到军用领域等等,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事实上,据有关媒体报道,美国陆军已于今年5月同SpaceX公司签署协议,在未来3年时间内使用“星链”服务。而根据美国国防部航天发展局去年7月透露的未来军用卫星体系的规划,美下一代军用卫星将更多地利用廉价的小卫星星座,以代替现有的大型高价值卫星,增加天基系统的“弹性”。这也让外界增添了对“星链计划”应用于军事领域的忧虑。
强化联合作战优势
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海外军事行动中,美军凭借多种卫星形成的信息优势牢牢把握着战场的主动权。“星链计划”完成后,将为未来美军实施联合作战提供强大支撑。
强化全域侦察监视技术优势。美军依托其侦察监视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已构建了全维全天候全时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战场对其具有单向透明性。2019年11月,美国国防部先进技术研究局宣布将打造“庄家”系统,利用低轨道卫星对全球范围进行监控。“星链计划”的低轨卫星,极有可能成为“庄家”系统的重要搭载平台,进一步强化美军的侦察监视技术优势。
强化跨域远程精确打击优势。“星链”卫星组网成功后,将进一步提升美军导航定位系统的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这些卫星还将具有对航空器的遥测、跟踪功能以及自动变轨能力,可用于对洲际弹道导弹弹头的直接碰撞式拦截。某专业研究团队用计算机模拟的演习中,“星链”星座对多达350枚洲际弹道导弹弹头进行了在轨拦截,声称全部成功。对于每枚弹头,“星链”系统都有5至7次的拦截机会,这将极大抵消敌方导弹及核力量的突防能力。
强化多域联合作战优势。美陆军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多域战”,前提是通过强大的导航定位与信息通联能力,将坦克、步战车、自行火炮、直升机等装备联成一体,实现互联互通。“星链计划”将使美军“全域机动”与“跨域协同”能力得到提升,多域作战能力优势得到强化。
营造反卫星领域有利态势
针对传统卫星的高价值和低发射率特点,一些国家近年来大力发展动能反卫星武器,以赢得相对的战略平衡。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只有24颗卫星,一旦对手在战时以大量动能卫星拦截弹实施饱和攻击,极可能瘫痪美国的全球定位和授时通信系统,对美军的全球兵力部署和多域联合作战造成致命打击。
“星链计划”数以万计的卫星,却能让这种动能拦截武器的优势转化成劣势。毕竟,以硬杀伤方式击毁卫星会产生大量碎片。这些碎片或将击中更多卫星,从而引发不可逆的连锁反应,形成覆盖整个地球的碎片云,让子孙后代失去进入太空的机会。这种后果将使对手面临道义上的困境。
相比之下,美国军方研制部署的CCS B10.2反卫星通信系统、“草场”卫星通信干扰系统,则主要采取软杀伤方式,以电磁波为武器,具有反应快、速度高、破坏大、附带损伤小等优势,可对对手的卫星系统形成很大的威慑。
打造无人机集群作战“天基大脑”
随着战争形态加速向智能化演进,无人机集群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重要形式。无人机集群通过自组织协同算法,实施广域分布式多点多向突击,对传统防御系统提出挑战。然而,一旦其通信链路被干扰或控制系统被入侵,无人机集群也有可能全军覆没。
“星链”的低轨巨型星座具有通信带宽大、效率高、速度快、延时短的特点,建成后有望成为美军无人机集群作战的“天基大脑”,使其摆脱陆基通信系统的限制,不再受山地、海洋、极地等地形及不良天候的影响,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抗干扰、反劫持能力也将得到大大提高。更为关键的是,“星链”卫星组网后,可凭借数据处理优势,实施分布式计算,形成“天基云计算”平台,通过飞行控制、态势感知、信息共享、目标分配和智能决策,实现单架无人机能力的扩展以及集群整体作战效能的显著提升。
上图:“星链计划”示意图。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