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时节,喀喇昆仑山北麓依然风雪交加、寒气袭人。清晨,笔者随新疆军区某边防团参谋长侯法营一行,踏上了一次特殊的“探亲”之旅。
“牧场里连个信号都没有,也不知道咱‘妈’的身体怎么样了。”车行在天路上,侯法营望着车窗外皑皑的白雪,满脸担忧地说。
侯法营口中的牧场,位于100多公里的喀喇昆仑深处。牧场海拔较低,驻地的维吾尔族牧民每年入夏就要赶着牛羊到这儿放牧。而他所说的“妈”叫麦合皮热提·尤力达西,是这个团的重点扶助对象,由侯法营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平时,老人把侯法营叫“兵儿子”。
侯法营告诉我,老人所在的色日克克尔村海拔3700多米,属于高原边境村,自然环境恶劣。当地村民主要以放牧为主,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麦合皮热提·尤力达西的丈夫去世早,老人身体一直不太好,一个人在外放牧,团里官兵都不放心,这才委托他过来看望。
经过2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不远处,一栋低矮的泥土房映入笔者眼帘。房子依地势而建,十分低矮。一个老人佝偻着背,步履蹒跚地向房子走去。看到这个背影,侯法营满脸笑容地向我介绍,她就是麦合皮热提·尤力达西。
驾驶员高兴地按了两声喇叭。“快别按了,老人年龄大,耳背,距离远了听不到。”侯法营急忙阻止驾驶员。
越野车在离老人不远处停了下来,侯法营跳下车跑向老人。看到侯法营突然出现,麦合皮热提·尤力达西显然十分激动,一把抱住他说:“‘兵儿子’,你最近是不是很忙啊?都半个月没来了,我好想你。”
侯法营用手轻轻地拨开遮住老人脸庞的头发:“‘妈’,您一切都好吧?”老人一边和侯法营聊天,一边招呼大家进屋。在屋子里,老人的双手一直紧紧地握着侯法营的手,聊天时一直看着我们的脸,那模样就像看自家的孩子一样。
也不知过了多久,侯法营把手从老人手中轻轻地抽出,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音响。“白色胶囊,主要用于消炎,1天2次,1次2颗;绿色袋子,主要用于预防感冒,1天3次,1次1袋,用温开水冲服……”这是侯法营为老人录制的语音提示。除了这些,这个音响里还录制了党的扶贫政策广播宣讲。
“这两年,老人的记忆力明显下降,身体也不如以前硬朗了,加之草场天气多变,很容易生病。”侯法营一边手把手教老人操作音响,一边告诉笔者,这次特意带了一些常用药品,但又害怕老人忘记用法、用量,所以想出了这个办法。
“您在这里一定要注意身体,有时间我一定来看您,下次我要给您好好做一次午饭。”下午3时许,侯法营和老人依依不舍地道别,老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笑着说:“回去吧!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不要为我担心,我这副身子骨硬着呢!”
笔者了解到,侯法营自2017年与老人结对认亲至今,他们从陌生变得熟悉,老人也由深度贫困到完全脱贫。这次“探亲”之旅,只是边防官兵支援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历程的小小一段,像侯法营和老人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