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太行山麓风轻云淡,熟悉的外场、熟悉的轰鸣,不同的是内心难以抑制地激动——今天,我将作为同批领航学员中,第一个跟随大型运输机组开展跨战区远程投送任务。
晌午,完成飞行前的准备,我踏上战机,内心难免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对自身领航能力的自信。去年,我和战友们刚刚完成高教领航阶段所有的仪表飞行和除转场外的航行飞行训练。眼前的这次跨战区远程投送任务,对我们而言是一场真正的淬火。就像领航教官王曙光所说:“这一‘仗’直通海战场!”
检查导航台、检查领航时钟、调配出航方式……“可以起飞!”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我熟练地操纵机载设备,战机呼啸而起,直插云霄。
即将要降落的机场属于高原机场。领航战位的眼界最开阔,透过舷窗,看着跑道周边忽高忽低的山包和崎岖的地势,我顷刻间明白,这道“考题”考的是我对飞机飞行高度的掌控能力。
“风向70度”“风速6-8米”“下降率5米”……我根据以往训练,配合机长武永攀紧张地校对精密高度表和气压高度表数据。终于,伴随巨大的轰鸣声,战机以标准姿态落进跑道,平稳着陆。
我紧绷的神经还没来得及放松,地面人员和设备已完成登装机,战机又即刻向千里之外的某机场进发……
碧蓝的海面上空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第一次海上飞行,我严格按规程登记入海时间、监控飞机情况。然而,正当我们从海空向陆空跨越时,突然一股强烈的气流让机身剧烈颠簸,我一时不知所措。
“观察示数变化,判断飞机姿态!”在教官的厉声提醒之下,我回过神,仔细观察仪表盘指针变化,配合机长将飞机调回既定航线。
“海陆之间气流紊乱,这种颠簸现象在跨海域实战中经常发生,领航员是战机的眼睛,要及时向机长反馈情况,不能有丝毫犹豫!”教官的批评让我有些紧张,也认识到自身能力距离一名合格战斗员还有差距。
次日晚,伴着天边夕阳的余晖,我们向着又一个目标飞去。随着天色渐暗,夜空中仅剩3盏航行灯依稀闪烁。此时,忽然收到一组无线电讯息。
“右偏置5海里”“直飞×××航路点”“联系前方××区调”。收到地面某管制区的临时调配命令,我立即调整设备,重新计算航线数据。
夜航、陌生航线、动态调配等一系列课目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画完一条线路后,我习惯性地侧头望向身边的教官,却没有看到他往日肯定的眼神。这时我似乎明白了,团队让我全程参与到重大任务中,是要锻炼我的独自作战能力和实战素养。于是,我赶紧擦干头上的汗珠,再次测算后确定了新的航线。
领航舱外的夜空繁星璀璨。远方,一条条明亮的起落弧线形成一个巨大的象征胜利的“V”字形,仿佛在迎接我们凯旋。望向如墨的夜空,广阔的天际线充满未知,等待着我们驾驭“大国之翼”去挑战。
(刘任丰、本报特约记者朱晋荣整理)
上图:领航学员在空中作业。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