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能力,在长期实践中,尤须锤炼自律的耐力、定力和意志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出门戴口罩已成为许多人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类似的还有“六步洗手法”,使用公勺、公筷,排队相互距离一米,等等,这些都是有效预防病毒传播的方法。然而,方法再好,如果不去实践,也是纸上谈兵。自觉遵守规定和规则,靠外在的组织约束力,更靠每个人的自律。
“最艰难的成功,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战胜自己”。疫情面前,最有效的防护是自我防护,最可贵的品质是自制自律,这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也是做人做事的重要借鉴。自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能力,在长期实践中,尤须锤炼自律的耐力、定力和意志力。
自律不难,难的是慎终如始。疫情面前,松懈就会前功尽弃,侥幸就会带来不幸。慎终如始、坚持常态化、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这些是对疫情防控提出的要求,又何尝不是对自律的要求?“世界千万人的失败,都是失败在做事不彻底,往往做到离成功尚差一步就终止不做了”。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篙松劲退千寻。慎始慎终才能善始善终。高度的自律是时间的积累和耐心的积攒。那些“中道辍足”、半途而废的背后,大多是在日复一日的枯燥重复、姗姗来迟的希望变化中,耐心和信心被消磨殆尽。国画大师齐白石给自己定下每天至少作画五幅的目标,即便年逾九旬,也从不间断;钟南山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体育锻炼,这让他能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身体硬朗、充满活力。坚持能孕育出美好的未来,时间能灌溉出成功的花朵。自律从来都是一场寂寞的长跑,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光靠“爆发力”到达不了“诗和远方”。唯有守住心中的宁静,耐得住寂寞,经历时光沉淀,才能成就甘醇的事业、厚重的人生。
自律不易,须经得住环境的考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一些地方便出现“人从众”模式,一个重要原因是受环境、受他人影响,导致一些人自律意识有所松懈、对自身约束有所松动。有人说,路是人走出来的,人也是“路”制造出来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好的环境对人产生积极作用,不好的环境则对人产生消极影响。前进路上,他人的怂恿、外力的驱动、欲望的干扰,都会成为自律的羁绊;变动的世界、个人的眼界、做人的境界,都会影响自律的专注。“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自律是个人的修行,没人能替你完成。排除外界干扰,看轻世间纷扰,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定内心的追求,始终保持“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定力,方能在自律的道路上练出属于自己的“马甲线”。
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律更多的是对抗坏习惯、培塑好习惯。习惯往往支配着人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必须通过长期严格的自律来养成好习惯、远离坏习惯,依靠强大的意志力来支撑这种养成。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自律的前期是兴奋的,中期是痛苦的,后期是享受的。这就好比跑马拉松,选手跑到28公里处,也就是约全程的三分之二处时,退赛的人数最多。据大多数退赛者描述,那一刻身心极度疲惫,确实感到难以坚持,选择放弃几乎是毫不犹豫。“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在自律最困难的时候,“打得通的便是好汉”,等得来的便是成功。咬紧牙关,冲破“极点”,突破瓶颈,就能挣脱束缚,摆脱坏习惯这个“最差的主人”,让好习惯成为自觉,集聚不断进步的势能。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纪律是它的生命。听党指挥靠纪律来熔铸,能打胜仗靠纪律来聚力,作风优良靠纪律来锤炼,这些都对军人的“他律”提出更高标准,同时也对军人的自律提出更严要求。军人因纪律严格而懂得自律,因懂得自律而严守纪律。另一方面,军人的一言一行时刻受到大众的关注,一举一动直接关系到我军的形象和声誉,所以更应在自律方面作出表率,平时注重作风养成,时时处处严于律己,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
自律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穿越时间的经度,把握环境的纬度,标定好自律的坐标,坚持不懈地巩固和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就一定能实现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