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中国军校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寻找不平凡的“自己”


■楼 立 本报特约记者  陈 卓

手机上某视频App的图标,已经很久没点过了。这曾是学员王晨绯“宅”在家里这段时间的最大变化。

返校收拾行李时,看到他行李箱里的几部哲学经典书籍,母亲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王晨绯就已下决心和快餐阅读说再见了。

那些天恰逢“世界读书日”,空军工程大学开展的“读经典、学哲学”线上活动,给自认为阅读面甚广的王晨绯浇了一盆“冷水”——没读过哲学经典书籍,对不起,连参与的资格都没有!

“浅阅读让人失去深刻思考的能力,深阅读才能真正增长智慧。”王晨绯重新审视过往,开始研读哲学书籍,向着年度“悦读之星”发起了冲锋。

“读经典、学哲学”线上活动,是空军工程大学组织的若干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的一项,这些活动中有“大餐”:歌手大赛、军营健美达人秀;有“看家菜”:书画摄影展、板报大赛;也经常有时令“鲜蔬”:话剧演出、合唱表演……

文化是抵达心灵最近的路。这些活动有的已经落幕,经历过的官兵却一直在拔节成长;有的活动则刚刚开始,吸引着已经复课的学员参与其中,再启征程……

真正地参与,才有真实的成长

第三次闯入歌手大赛决赛的林一鸣,已经是大家眼里的“老面孔”。虽然还是没有获奖,但是大家都被他的执着所感动。

校园歌手大赛,一个学院一个赛区,初赛、复赛、决赛环环相扣。这次,林一鸣终于杀进八强。

嘴巴再张圆一点,上体保持军姿,右手贴在腹部,时刻感受自己有没有用腹部发声……就连走在路上,林一鸣想起教员胡劼对自己的提醒,都会挺一挺上身。

想到自己入学时话都不敢说,如今却敢站在台上一展歌喉。追光灯打在身上那一刻,林一鸣感觉像做梦一样。每当想到这里,他都会默默地感谢胡教员。

“要不要歇会儿?”“不行啊,时间已经不够了!”学员李诗宇两眼通红,捏着粉笔,拒绝同学的好意劝说,继续创作。板报比赛中,她对粉尘的过敏让许多人捏了一把汗。

为让板报比赛比出思想、比出美感、比出公平,这次比赛出炉了新赛制:比赛用具全部统一提供使用,而且只能用粉笔!李诗宇开始焦虑起来,是退是进?进,她对粉尘过敏;退,苦心设计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日封”版式,将无疾而终。

一咬牙,拼了!为了在4个小时的规定时间内画得更快,她没有休息一分钟,一边流泪一边坚持作画。最终,李诗宇带领团队斩获二等奖。获奖后,她很少给人讲曾经的辛苦和不适,更喜欢把珍藏的设计手稿拿出来,分享她眼中的红色故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分配至军事科学院工作已经三个多月了, 博士研究生王维佳仍保持着一个在大学养成的习惯:晨光熹微,早早来到实验室,面对窗外大声朗读一首唐诗宋词。这一习惯,是在参加了大学书画摄影展之后才有的。因为书法,他爱上了诗词。

连续三届参赛,一年一个台阶,从三等奖一直到一等奖。但最难为他的,还是大学书画摄影展提倡的自创诗词,这名“赶鸭子”上架的工科博士,把历代军旅诗词都找出来研究,看着看着,咂摸出味道,居然能结合军旅感悟写上一两首。

从此,诗词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也涵养着他的静气。

演好了自己,更点亮了青春

“空工力量”健身健美达人秀,报名学员络绎不绝,站上舞台的却不多。别看军校“壮汉”多,但比赛门槛也高。屈腿硬拉计数,杠铃有100公斤。翻轮胎计时,要翻滚一个比人还高的轮胎。肌肉展示环节,双肱二头肌、后展双肱二头肌、后展双背阔肌等等都要亮相。原来这么多门道!许多学员看到差距,打起退堂鼓。

魏志邦是个例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一年前训练中不幸受伤,做完手术后,不能跑也不能跳,就连走路也不敢迈大步。

半年后,经医生允许,他重拾健身梦,担心旧伤复发,只能从小重量练起,慢慢加、慢慢练,常常疼到哭。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有人问他为何这样拼?他微微一笑:我喜欢拼搏的人生。

合唱比赛开赛了!100人的合唱队,唱什么歌都气势磅礴。可学员张鹏翔起初劲头却不足。参加伊始,他觉得练习歌曲太“没意思”,每天队列唱、开饭唱、点名唱,他早就“唱烦了”。

可当指挥员把一首《从天而降》改编为防空反导学院的特色歌曲之后,一下子击中了他的心。身上流淌着地空导弹兵的血液,他渴望唱响地导兵特有的精气神。从此,张鹏翔不“溜号”了,反而积极出谋划策,其中合唱人员用身体摆成导弹发射造型这一动作,就是他提出来的。他觉得,这才是地导兵应有的“范儿”。

“我们都是地导兵啊!真正男子汉!”合唱比赛气氛如怒涛般汹涌澎湃,这首歌一举斩获冠军。

操场上,讲起军事体育一脸严肃,400米障碍身轻如燕。可到了舞台上,军政系教员司琦就像换了个人一样,她的高音歌曲如天籁之音,她也成了学员心中的“空工大歌神”。

歌火了,课更火。课间休息,学员们将她团团围住。她总挡不住学员要求她“唱一首”的热情,只好开始“现场直播”。

会不会光想听歌不好好听课?司琦隐约有些担心。欣慰的是,听完歌后,学员们训练更积极了。“只要能激发训练动力,我愿意一直唱下去。” 司琦说。

不同的经历,带来非凡的感悟

无论风景多好,构图多美,如果没有故事,那都不是大学摄影展要的“菜”。

这个“门道”,学员孙朔终于悟出来了。“摄影展明确要求,必须反映强校实践中的身边人身边事,摄影技巧倒在其次。”大学资深摄影达人、教员曹国强给摄影俱乐部的学员反复交代。

好照片很多,有故事的照片并不多。摄影展上,一幅名为《拉练途中》的作品,引来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

去革命圣地延安徒步拉练,是该校学员的“必修课”。一天,烈日炎炎,队伍已行进35公里,水壶喝干,嗓子冒烟。路过一个村庄时,几位老乡拿着西瓜,站在道路一旁,往学员们手里递。感动之余,孙朔拿起手中相机,记录下这一幕。

虽然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但这次拉练,却让孙朔真实看到了什么是鱼水情深。他说:“这张拉练照片能获奖,就是因为它记录了百姓拥军的生动瞬间。”

主题晚会方案,经过五次推演,最后尘埃落定。第一条原则就是:讲自己的故事,唱自己的歌,让更多的人走上舞台。杨晓阔作为大学首批转改文职的现役教员,初次准备演讲稿,感觉这比写论文难多了。

熬了好几夜,也没写出像样的稿子。他向在机关工作的同学求助,可同学说:“我写得再好,也表达不了你心里的感受。”

那些天,杨晓阔的心一直都是悬着的。准备阶段,他在妻子面前反复演练,即使上台前,他仍在后台反复转圈缓解压力。舞台和讲台明显不一样,准备好的词忘了许多,情急之下,他只能临场发挥。

“导师说:晓阔,你要想想当初为什么来大学?看到熟悉的环境、可爱的学员,我明白了,教书育人献身国防不正是我从军的初心吗?”“从军装上卸下肩章领花、军种符号时,真像剥掉自己的一层皮……”每一次掌声,杨晓阔都在心里默数,他发现,掌声最热烈处,反倒是他真诚说出心里话的时候。

《换羽新飞》,是杨晓阔演讲的题目。作为杨晓阔的学员,郭俊杰开始重新凝视教员,重新珍视初心的可贵,重新掂量使命的意义。

“您的话也说到了我的心坎里,脱下的是军装,脱不掉的是情怀”“换装不换心,您依然神采奕奕地站在讲台上,这就是最好的担当”……

看着同事和学员们发来的滚烫微信,一阵阵激动如波浪般涌上杨晓阔的心头。

图①:学员在绘制板报;

图②:学员在进行摄影创作;

图③:学员参加健身达人秀比赛。

图片由作者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