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匆匆将一大碗米饭扒下肚,上士张帅伟结束了晚餐。跨出食堂前,他突然又转身返回,从餐桌上抓起一根香蕉揣进口袋。“给晚上加班备点夜宵。”他笑着说。
部队调整改革后,张帅伟转隶到第71集团军某旅担任雷达对抗技师。加班,几乎成了他生活的常态。
转岗两年多来,张帅伟取得了不少成绩:自创“目标识别与分析三步法”“装备展开与撤收快速实施法”等新训法;参加实战化电子侦察行动,取得重要战果……每一次高光出场的背后,都离不开“点灯熬油”的积累。
今年3月底,为激励官兵投身部队训练创新,旅里决定成立以官兵姓名命名的创新工作室,“张帅伟工作室”第一个组建成立。
从此,张帅伟加班的时候更多了。办公楼哨兵发现,工作室的灯经常亮到深夜。
战斗到深夜的不仅仅是张帅伟一个人。夜幕下,一些官兵带着思考,陆续走进张帅伟的创新工作室。一颗颗向战而行的心碰撞出闪亮的火花,照亮他们从新战位走向未来战场的漫漫长路……
“换岗就像树木移栽,要想重新枝繁叶茂,就得向下深深扎根”
一段能够笑着讲述的过往背后,经常藏着不为人知的艰辛。
张帅伟所在的电子防空营是改革调整后新组建的单位,官兵大多转岗、转隶而来,专业基础薄弱。
报到刚满一周,营长王前磊就找到张帅伟,通知他从连队班长岗位调整到营部技术室,担任雷达对抗技师。
当时,营部技术室面临人才荒:编配的3名工程师没一个专业对口,两名士官技师,一个出自底盘修理专业,一个是原炮兵班班长……成立一段时间来,技术室几乎是个“空架子”。
从某电子对抗团转隶来的张帅伟,成了营长王前磊眼里的“救火队长”。
翻开张帅伟的履历,王前磊越看越喜欢——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装备维修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学习标兵”;毕业考核时,因专业能力突出,被考核组直接指定为唯一免考学员;参加原单位电子对抗专业比武,多次夺得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即便如此,被领导“委以重任”,张帅伟还是有些忐忑:“自己刚刚转隶过来,人生地不熟的,害怕有负期望。”
营长王前磊给他打气:“技术室担负全营装备维修管理、技术研发等重任,技术室的业务水平上不去,整个营的作战能力都将受影响。我们不能害怕畏缩,再难也要顶上去!”
张帅伟决心挑起这个担子。到技术室报到那天,他在自己上铺的床板上刻下“加油、努力、奋斗、拼搏”8个字,每天起床一睁眼便能看到。
打开局面并不容易。技术室主任王永民说,当时的技术室,就像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草原五班”,张帅伟就如那个突然打破平静的“许三多”。
起初,看着张帅伟每天起早贪黑,一台接一台地检修装备,王永民和另外两名工程师还能自我宽慰:反正我们也不懂专业帮不上忙,让他折腾去吧。
时间长了,他们3人开始不自在起来。更何况,张帅伟每天工作结束后,都要坚持向他们汇报,把干的活儿说给他们听,把遇到的难题拿出来向他们请教。
日复一日,张帅伟的汇报和请教起了效果。
最先转变的是工程师徐晟。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徐晟理论功底深厚。在帮助张帅伟解答理论困惑的过程中,他发现,雷达对抗专业也并非如转岗之初想象得那么难。慢慢地,他和张帅伟之间的话题越来越多。
一次巡修间隙,徐晟问:“每天这么认真工作,不累吗?”张帅伟回答:“战士换岗,就像树木移栽,要想重新枝繁叶茂,就得向下深深扎根。心安定了,就不会感觉到累了。”
这句话,很快传遍了全营。
两个月后,技术室的面貌焕然一新。3名工程师开始捧起书本,一边重新学习专业理论,一边“组团”执行维修任务。两名转岗技师也把张帅伟的学习笔记找来,一页一页地对照着学习。
当年年底考评,经电子防空营技术室检修的装备,被考核组一致认为技术战术水平保持最佳。营长王前磊从旅领导手中捧回了“装备管理先进单位”的锦旗。后来,旅里组织官兵专业等级评定,技术室人员全部顺利通过。
“和装备在一起待久了,就会把它们当成亲人,对装备越精通,心里越惦记”
在张帅伟的心里,有两份情最难割舍,一份是对父母,一份是对手中的装备。
两者也有冲突的时候——
那次,张帅伟在家休假,当时他母亲生病,已经联系好医院动手术。手术前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单位有大项任务,希望他能尽快归队。
心神不宁的他不知道该怎么和母亲张口。敏感的母亲看出了儿子的心事。入伍这么多年,张帅伟对家里一直报喜不报忧。母亲记得,以前自己问儿子,在部队干得怎么样?张帅伟总是笑笑回答,挺好的。
直到有一天,张帅伟把整整一大箱的荣誉证书和各类奖牌、证章寄回家,母亲才意识到儿子在部队干得有多优秀,是一个多好的兵。
看着儿子眼里闪烁的踌躇,躺在病床上的母亲说:“妈知道你孝顺,但是部队有事耽误不得。家里有你爸在,放心回去吧。”
第二天,母亲被推进手术室后,张帅伟“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随后带着满腔愧疚向机场赶去。
“当时为什么不和单位说明家里的情况,晚几天再归队?”记者问。
张帅伟想了想,缓缓答道:“如果不是遇到棘手的任务,单位是不会轻易通知休假人员提前归队的。当时,母亲需要我,部队的装备也需要我,确实很纠结。”
沉默了几秒后,他又接着说:“以前不懂为啥老兵退伍时,往往会抱着装备哭。现在才明白,和装备在一起待久了,慢慢就会把它们当成亲人,对装备越精通,心里越惦记。”
张帅伟对装备、对岗位有多热爱?这样两个故事或许可以说明——
在军校培训时,教员告诉张帅伟,要想成为一名电抗专业的优秀战士,心一定要稳,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专注的耐心。
张帅伟练耐心的方法是焊电路板。一块B5纸大小的电路板上,密布着几百个焊点,他一个点接一个点地焊,两个月时间,他焊了几十块电路板。从开始的多次烧坏到最后零失误,张帅伟成了同批学员里心最稳、手最稳的那一个。
2018年,部队配发某新型雷达装备,为掌握雷达装备工作原理,张帅伟找来上百张装备图纸,潜心研究。当时,恰逢厂家技师来旅里巡修,他就白天跟着打下手、递工具,抓住一切机会请教,晚上则对着拆卸下的装备器件学习研究,最终练就了装备技术参数“一口清”、开关旋钮“一摸准”、常见故障“一眼明”。
随后,他又围绕雷达装备的典型故障问题分析总结,编写出《装备故障问题手册汇编》。后来,这本书被院校选作教材,兄弟部队也纷纷借鉴学习。
“当兵久了,心思就很纯粹,只要身处军营,家国天下便扛在肩头”
在这个旅,聊起张帅伟,不少人直呼他为“男神”。
一个热血汉子被战友称为“男神”,记者起初听着奇怪,可随着采访深入,才发现这个“男神”真挺“神”——
部队演习在即,某营一台装备突发故障,雷达无法快速侦搜跟踪目标。该营营长召集全营技术骨干轮番尝试,结果都未能排除故障。
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从机关办事返回的张帅伟恰巧经过此处。营长一把拉住张帅伟,请他试一试。
故障原因很快被找到:一块电路板上的小开关,在战士清扫灰尘时被不小心拨动,造成了短路。张帅伟手指轻轻一拨,装备瞬间“满血复活”。
除了技术“硬核”,张帅伟身上还有不少“软实力”,为他“圈粉”无数——谱曲写歌就是其中一项。
当着记者的面,他抱起吉他弹唱了一首自创的《军嫂》:“我们的时间总是在忙碌/你们在家里孝敬咱父母/家里的苦和累我无法去体会/可你还是告诉我要好好地工作……”
张帅伟说,有段时间,部队上下正在紧张备战某大项任务。每天饭点,他都会看到一位怀孕的军嫂挺着大肚子,独自拎着饭盒去食堂打饭。那画面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这些年来,不管是身处任务一线,还是走在军营一角,张帅伟都习惯随身带着纸和笔,把官兵拼搏的苦、成功的甜、受挫的辣、离别的酸,都记录下来,在随后的岁月沉淀中,慢慢谱成曲、写成歌。
紧张工作之余,他不时拨动琴弦,将《我的绿军装》《家国有我》《少年征程》等一首首原创歌曲,化作战友耳畔流淌的音符,温暖他们的内心,鼓舞他们拼搏奋进。
不管是苦练技能,还是写歌唱歌,对张帅伟来说,都只是遵从内心的想法走好军旅生涯的每一步。
他认为,军人的生活应该是简单而充实的:“当兵久了,心思就很纯粹,只要身处军营,家国天下便扛在肩头。”
每次休假回家,张帅伟很少出去参加聚会,每天帮着父亲干农活,帮着母亲整理家务。
夜晚,伴着虫鸣蛙叫,他会抱起吉他,把自己写的歌唱给父母听:“生活相伴多亏欠/自古忠孝两难全/祖国有我/风云变幻又如何/英雄砥砺护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