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改革后,部队各级机关人员编制缩减,“小机关”带“大部队”成为常态。人少事多情况下,机关指导抓建容易出现“打乱仗”、顾此失彼等问题。《军队基层建设纲要》要求“提高部队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部队各级机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指导抓建的法治思维,严格落实法规要求,健全完善以精准为导向的科学管理体系,做到精准谋划、精准落实,正规抓建秩序,提升抓建质效。武警贵阳支队树立精准抓建理念,充分借鉴吸收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技术,注重挖掘运用“大数据”,纠治抓建中存在的“跟着感觉走”“概略瞄准”等问题,使指导抓建更加正规高效。
数据当“高参”,决策谋划更科学高效
前不久,武警贵阳支队准备组织一场以“增强‘四个自信’,激发强军力量”为主题的军队抗疫专题教育。教育干事陈玉成分析支队《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表》发现,近期官兵手机搜索排名靠前的关键词是“军队抗疫”,通过手机、强军网等浏览最多的也是与抗疫有关的内容。随后,他通过对“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很快做好了相关准备工作,使这次教育内容紧贴官兵关注。
“以往,组织一次这样的专题教育,没有较长时间调研论证,肯定是难以完成的。”支队政委田贻杰说。支队调整组建后,呈现基层类型多样化、编成差异化,机关人少事多,指导基层抓建中“跟着感觉走”“概略瞄准”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贵阳市的“大数据”建设很有名气。支队党委研究感到,可以借鉴“大数据”技术成果,规范抓建基层秩序,提升质效。
该支队结合《纲要》集训,组织机关人员到驻地大数据中心调研,了解高科技企业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精细化、集约化、规范化管理。随后,他们借鉴相关经验,对《纲要》内容进行细化,建起《基层日常管理量化表》《军事训练数据统计分析图表》《执勤战备量化表》《思想政治教育数据表》《服务基层反馈表》等数据库,将基层战备、军事训练、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等工作内容纳入,有关部门定期或随机采集完善相关数据,按级审核后上传入库。
开展工作有了“大数据”的可靠参照,各级指导抓建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更有底数。前不久,某中队指导员吴正敏上任后,根据中队去年以来积累的数据,很快掌握了战士年龄、兵龄、文化、思想、训练情况等信息。经过多次研究,党支部采取教育“分餐制”、补差训练降低“偏科率”等实际举措,很快收到成效。吴指导员说,有数据库作为决策支持,他开展工作更有底气。
4月中旬,机动一中队召开队务会,讨论制订下月训练计划。中队长蔡权带领大家逐项分析中队当月《军事训练数据统计分析图表》,找短板、定措施,使制订的训练计划更有针对性。
数据当“导航”,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
“系统警报显示,近期一名新兵在网络游戏中频繁充值,而且数额较大。”前不久,支队党委专项巡视组到某执勤中队检查时,发现一名新兵沉迷手机游戏,一周内多次进行游戏充值。及时发现问题后,中队立即对这名新兵开展教育,加强督导帮其戒除网瘾。
引导官兵管好用好智能手机,是日常管理的重难点问题。支队保卫科科长陈山介绍,他们探索“数据分析管理”模式,研发手机信息智能点验分析系统,较好避免官兵在使用智能手机时出现赌博借贷、沉迷网游、违规泄密等问题发生。
军事训练作为中心工作和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必须坚持实战实训、按纲施训、从严治训。该支队在运用数据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建立“训练数据分析”制度,助力练兵备战。去年,支队备战上级特战比武期间,动态收集参加比武官兵的年龄、结构比例、训练成绩、弹药消耗量等数据,定期分析大家的训练状态、潜力值,逐个为官兵制订适合自身特点的训练计划,完善建立“强帮弱”训练机制。在数据支撑下,大家训练成绩提升明显。比武中,支队官兵发挥出色,夺取团体冠军。
“以往,由于临时勤务多、勤训矛盾突出等问题,训练有时落实不到位,支队比武名次不理想。”支队长李加洪说,通过对数据的挖掘运用,实现精细化施训,训练成绩有了新突破。
按纲抓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实情、了解矛盾问题,开展工作容易“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或是“按下葫芦起来瓢”。如今,通过挖掘数据潜力,支队各级抓建更加正规有序,能够做到“精准滴灌”。
支队单位点多线长,开展教育“工作难落实、质效难评估”。支队宣传科科长安韩旭说,为解决这个问题,支队依托总队创建的“六朵云”思想政治教育云平台,探索运用“数据+教育”模式。
记者登录云平台看到,平台能自动生成、实时更新个人学习积分排名情况,智能分析学时记录、课程计划、课程进度等数据,并以量化表、曲线图等形式,动态呈现单位及个人的学习状态。运用“大数据”督导,确保了教育时间、内容、人员、效果有效落实。
数据当“标尺”,考核评比有了硬杠杠
在该支队第一季度双争评比活动中,十八中队被评为先进中队。在数据库里点击查看该中队开展工作的各项指标成果,令人信服:《纲要》规定的战备工作、军事训练、思想政治工作、日常管理等内容,经过综合分析后得出的评分准确详细。
“有大量数据作依据,双争评比考评分数更加精准,官兵普遍表示信服。”组织科科长陈菲告诉记者,支队调整组建后,基层类型多元,标准难统一,以往考核评比容易出现尺度松紧不一、打“印象分”等问题。有一次,某中队在季度综合排名中,以较小差距与先进失之交臂。中队官兵不服气,反映获得先进的单位有的是靠大项活动“加分”,在日常工作、基层建设方面的表现却难以让人信服。
支队党委深刻反思,深入调研后,决定引入“大数据”作为精准评比的依据。他们依据《纲要》相关要求,研究制订《基层运用数据按纲建队考评实施细则》,常态化落实双争评比,按照基层核对数据、机关量化评议、支队党委综合审定的规范流程,将各项工作积累的数据,按一定比例换算,作为双争评比的总成绩。
运用“大数据”,不仅促进了基层正规化建设,也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减少了忙乱。陈科长介绍,一些评比按以往方法,机关需到基层考评、开会讨论、搞问卷调查等,最后还要综合衡量各方意见。现在各类评比都有数据的“硬杠杠”作为参考,有效简化了调研程序,数天内就能完成。
用数据说话,考核评比更精确。今年以来,执勤七中队在双争评比中跨入先进行列。指导员雷秉睿说,“通过评比,我们看到了自身的弱项,也明确了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