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友情谊在“战”中凝聚


■张 祥

漫画作者:冯彦荣

有人说,部队存在一种“特战旅现象”:虽然演训强度大、流血流汗多,但官兵关系更亲密、团队意识更稳固、留队愿望更强烈。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特战部队,在一些练兵备战任务重、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的单位都有所体现。

为什么越苦越累,兵心越齐,感情越笃?这不难理解。古人讲“平居可与共道德,缓急可与共患难”“一死一生,乃知交情”。千难万险中得来的东西最为珍贵,患难与共中结下的情谊最为牢固。“战友,战友,亲如兄弟……”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战友之歌》。“官兵情,战友爱,胜似亲兄弟。”这是唱遍军营内外的《官兵友爱歌》。从“战友”到“兄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沉淀、生活的磨合,但最关键在于一个“战”字。一位老将军与战士谈心时说:“战友,就是平时汗在一处流、泪往一处洒,战时在同一条战壕里战斗,在同一块阵地上冲锋,能够生死相托的兄弟。”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烽火岁月,我军官兵之间生死相依、情同手足的亲密关系,正是在勠力同心、奋勇杀敌的战斗中铸就的。青山作证,环境越艰苦,官兵感情就越深厚;战斗越残酷,革命情谊就越牢固。试想,没有红军战士的“七根火柴”、炊事班长的“金色鱼钩”、坑道里的“一个苹果”,如何形成“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凝聚力,如何产生“所向披靡,群虏惮之”的战斗力?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开场有句台词: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来的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以后便融为了一体,结成冰,化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一时共患难,一生难忘记。台儿庄抗战百岁老兵王景芳,每每想起牺牲战友依旧嚎啕大哭;退伍老兵陈俊贵携妻带子,为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30多年。战友是袍泽之交、生死之交,未来战场上敢不敢把后背交给战友,能不能一个眼神就心领神会,会不会替战友挡子弹,决定着能否有效凝聚军心士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战友情谊在“战”中凝聚。练兵备战是密切官兵关系的必由之路,重大任务是巩固战友情谊的最好平台。欲谋胜算,先谋人和。平时苦在一起、练在一起,战时才能密切配合、众志成城;平时结成生死之交,战时才能筑成钢铁防线。用好实战实训“孵化器”、重大行动“磨刀石”,让官兵深刻感悟一起历经挫折的成长、一起直面生死的信念、一起收获成功的喜悦。这种用血与火熔炼出来的兄弟情、战友爱,必将凝聚起一往无前、攻无不克的强大力量。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