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主席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加强新时代我军基层建设,是强军兴军的根基所在、力量所在。
某基地信息通信旅,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诞生的一支新型作战力量,所属部队“点多线长”,分散在五省区近百个点位上,10人以下的点位超过半数。最远的营部离机关1600公里,最远的连队离营部1500多公里,最远的点位离连部近600公里,是典型的小散远单位。
新时代,小散远单位的难题怎么解?小散远单位的活力从哪里来?小散远单位如何组织评比?经过深入探索实践,这个旅蹚出了一条加强小散远单位建设的路子。
从即日起,“军营观察”版将陆续推出相关调查,多维度反映小散远单位建设难题,敬请关注。
一次连务会开了4个小时,为何?
4月13日,笔者走进某基地信息通信旅一营一连会议室,发现会场只见连长、指导员两个人。谁知,这次会议却从晚饭后开到了熄灯前。
原来,一连几个班排在8个不同的地方分散驻防,每周的连务会只能通过视频组织,每个点位汇报15分钟,两个小时就过去了。等连队主官部署讲评完工作,熄灯号就响了。
“一项日常性工作,放在小散远单位竟然要费如此周折!”笔者不禁感慨道。
“我们已经习惯了!”指导员李勇说,比起平时管理教育遇到的那些难题,每周一次的连务会实在不算什么。
据了解,这个连队的干部平日去看看全连官兵,一圈转下来,常常就得花上两周。“我们管着分布在全省数十个县、镇、村的几十个点位,生怕谁冒个泡。”说起一连的难,教导员向睿接过话题,一脸凝重。
营、连如此,这个旅又是怎样一个局面?组织科干事秦文璞说,全旅50%以上的连队和一连一样高度分散。去年底,机关派出4个工作组,跑了半个月,也只抽考了30%的点位。
“旅队组建3年多,我才刚把全旅所有点位走完一遍。”一位旅领导说。
日常抓建就如此“虐心”,那部队训练怎么办?打起仗来又该怎么办?
“巴掌大的营区,比篮球场大不了多少,跑了20多圈,数圈都数晕了,可还是没到3公里。”聊起小散远单位的难,网络运维科参谋卫前超至今记得第一次组织体能考核时的情形:全旅近百个点位,有3公里训练场地的不超过10个。
“1个小点位,一堂课得上3次,才能保证全员参加听课。”这是宣传科科长雷坚的难处。去年,他到一个5人哨所推门听课,发现学习室里只有2个人。“人都去哪了?”哨长伍斌鑫掰着手指给他数:“1人值勤、1人巡线、1人做饭……”
机关帮带、组训考核、开展教育,这些本不该是问题的问题,放在小散远单位身上,俨然已经成为一座座沉重的“山”。
采访越深入,笔者心情越沉重。小散远单位太不容易了!怪不得各级机关都喊“难”。
组织开展训练难。分散驻防的班排哨所人员少、场地小,一些小点位只有几间房加一个小院,训练场地保障难;一人一个专业,值勤设备不能动,组织训练受局限;平时理论学得多,实操练得少,训练效果难保证。
落实组织生活难。全旅分散驻防,营连开个民主生活会都要全省、全市范围“总动员”,就连开个党小组会都要隔着屏幕,“七项组织生活制度”落实难。
经费保障难。在统一的经费标准下,驻防分散的营连独立营区多,所以开支相对较大。像取暖费、公杂费、伙食费、差旅费等,都因小散远驻防带来的特殊保障需求而捉襟见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