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八一评论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我见证,我与英雄同行


■李 臻

直至如今,也很难用一两句话讲清楚,当时驱使自己主动请缨去武汉抗疫一线的力量是什么。如果真要说,可能就是军事记者这个角色身份赋予我的,就像采访时火神山医院综合科主任毛青说的那样,“我觉得就应该我来”。

离家前的那个晚上,我失眠了。设想中的场景、对话,就像电影一样,不断在脑海中涌现。最大的担心不是自身安全有无保障、生活条件如何、什么时候能结束回家,而是能不能把片子做好、把任务完成好,不辜负肩上承载的责任。这也让我真正理解了曾在报道中看到的,如头骨被炮弹击裂昏迷七天七夜的战士余闯,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最关心还能不能报效国家”,也深深地理解了后来火神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宋彩萍告诉我的,很多一线医生、护士的心理压力来源于担心自己能不能很好地完成救护病人的工作。因之,也想对一些人说:你所看到的那些情感流露、读到的那些真挚表达,都是真实地存在着的,别怀疑。

其实,回想起来,此次拍摄对我而言,虽有风险,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或许就像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一样,当你一门心思只想救治病人的时候,真的就不那么关注自己了。

在武汉工作的日子里,大脑里始终是与抗疫相关的内容,总担心拍摄的镜头不够多、挖掘的人物故事不够鲜活。恨不得天天驻扎在“红区”,甚至有种不进“红区”就觉得没有在一线尽责的想法。

60天,1440小时,86400分钟。日复一日的工作看似枯燥漫长,实则充实短暂。我们几乎一刻不停,多次进入重症监护病区、感染病区、检验科等地进行实拍。在不影响一线医护人员进行日常救护工作的同时,记录和挖掘他们的真实工作、生活状态和感人故事。我们先后采访拍摄了40多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医生、护士,驻鄂部队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的战士,涵盖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除此之外,还采访了武汉当地医院的医生、治愈出院患者和地方民众,拍摄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视频素材。

当《为了人民——人民军队支援地方疫情防控纪实》这部纪录片在众多同事的共同努力下,与所有观众见面,一直紧绷的神经才慢慢放松下来,同时也庆幸自己此生能以一名军事记者的身份为武汉拼过命。

如今,工作任务虽然结束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关于武汉的记忆,反而更加浓烈。记忆里最鲜明的是,那一个个不畏艰险、勇毅笃行的身影——

“国家有难的时候,军人是有责任和义务来为国家分担的。”与烈性病毒交战30多年积累下的经验,让毛青有自信主动请缨,立下“把所有医护人员平安带回”的誓言。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军人的勇敢担当。

在跟拍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张西京时,我们听到他和战友们的谈话:“有时真是觉得很无助,觉得医生没用。”原来,就在当天凌晨,重症监护室里有1名患者离世。张西京常说:“哪怕有1%的希望,都要尽100%的努力。”而在尽了100%的努力后,他依然为自己没能为患者挡住死神而感到自责。

火神山医院重症医学二科副主任马凌不喜欢别人用“英雄”来形容自己,他觉得自己只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而已。对于人们所赞美的“逆行”,马凌认为,“军人在战场上,倒也是面向敌人倒的,对于军人来说,就3个字——‘向前进’”。

还有许许多多曾经出现在我们拍摄的画面里和不曾出现在画面里的人——那是一个个拥有仁心大爱的真正的勇士。他们不知道,他们的一举一动不仅影响着眼前的患者,也在无言中影响着身边的我,给予我战斗下去的力量。

瞒着家人来到武汉、成为抗疫大军中的一分子、临走时看到武汉民众的挥手致意……这一程,苦过、累过、收获过,我不后悔。

正如习主席所说:“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经历这一次任务,我更加深刻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军事记者的责任与使命,与其“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现在的我更想“尽100%的努力”。只愿如那些奋斗在一线的白衣战士般不负韶华,青春无悔。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